Download
發表十二月 30 2019
重新思考發展中國家的電力部門改革
在1990年代,提出了電力部門改革的新范式,強調公用事業重組,建立監管機構,私營部門的參與以及建立有競爭力的電力市場。二十五年后,只有少數發展中國家全面實施了這些華盛頓共識政策。在整個發展中世界,改革是有選擇性地采取的,導致一種混合模式,其中市場取向的要素與國家對該部門的持續主導地位共存。
本書旨在重新審視和更新發展中國家對電力部門改革方法的思考。這種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過去的證據,既借鑒了廣泛的全球趨勢,也借鑒了來自15個發展中國家的深入案例材料。考慮到新的社會和環境政策目標的影響,以及新興的技術顛覆,它也是前瞻性預訂。
報告提出了一種雙軌辦法,使處于更具挑戰性環境中的國家側重于治理改革和實現財政可行性,而更雄心勃勃的結構性改革則推遲到系統處于更成熟的發展階段。
一幅微妙的畫面浮現出來。盡管監管已被廣泛采用,但實踐往往遠遠達不到理論,成本回收仍然是一個難以實現的目標。私營部門為大幅度擴大發電能力提供了資金。然而,它對配電的貢獻要有限得多,效率水平有時可以與治理良好的公用事業相匹配。結構調整和自由化對少數較大的中等收入國家是有益的,但事實證明,對于大多數國家來說,結構調整和自由化過于復雜,無法實施。
根據這些調查結果,報告指出了三個主要的政策影響。
- 首先,改革努力需要以該國的政治和經濟背景為依據。1990年代的改革模式在已達到電力部門發展的某些最低條件并提供支助性政治環境的國家最為成功。
- 其次,各國找到了實現良好電力部門成果的替代性制度途徑,為更大的多元化提供了理由。在表現最好的國家中,一些國家推行了全套市場導向型改革,而另一些國家則保留了國家更重要的角色。
- 第三,改革努力應根據預期的政策結果加以推動和調整,而不應過于遵循預先確定的進程,特別是因為二十一世紀的議程增加了脫碳和普遍獲得電力部門的成果。華盛頓共識改革雖然支持二十一世紀的議程,但將無法兌現。
- 它們本身需要補充政策措施。
福斯特,薇薇安;拉納,安舒爾。2020. 重新思考發展中國家的電力部門改革.可持續基礎設施;.華盛頓特區:世界銀行。© 世界銀行。許可證: CC BY 3.0 IGO.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handle/10986/3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