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時節,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乍暖還寒,早晚氣溫降到零下,而瑪多縣民族寄宿中學的教室里卻非常溫暖,不少師生感嘆自從學校安裝清潔取暖設備后,宿舍、教室比往年暖和多了,大家也能安心學習。這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新能源建設的一個縮影。記者從我省有關部門了解到,未來我省將在三江源區的市縣全面推廣清潔取暖工程,進一步改善三江源區的生態環境。
受地域和氣候環境影響,瑪多縣每年供暖期長達11個月。由于遠離一次能源基地,當地居民度冬只能依賴燃煤集中供暖、牛糞和散燒煤,不僅增加了大氣污染,取暖效果也不好。按照瑪多縣清潔供暖三年規劃,2017年至2019年間,瑪多全縣燃煤鍋爐集中供暖區域、散燒煤區域改為清潔供暖,并對牧民定居點普及電熱炕,逐年提升牧民家庭電氣化水平,最終實現全縣范圍內清潔供暖。
目前,瑪多縣城原有的13臺燃煤鍋爐已全部拆除,新建了4臺10千伏直熱式電鍋爐和29臺高碳分子發熱電鍋爐,總供暖面積達27.4萬平方米,覆蓋了縣城85%以上的區域。此項目投運后,瑪多縣每年可替代標準煤2.78萬噸,減少碳粉排放1.89萬噸、二氧化碳排放6.94萬噸、二氧化硫排放0.21萬噸。
近年來,隨著生態建設大力推進,我省三江源區部分草場已禁牧,牧民獲取的燃料也逐漸減少,新型生活方式及采暖方式已陸續在農牧區推廣開來。根據規劃,我省在推進城區實施“煤改電”工程外,在城鎮供暖管網無法到達的周邊區域以及鄉村牧戶,著力推廣電熱炕、光伏供熱等多種方式。當地按照整村推進為主、散戶改造為輔的原則,積極探索量子能鍋爐、太空能熱泵、電熱炕、電熱膜等多種清潔取暖方式。截至2017年底,我省已累計完成電能替代項目867個,上萬戶農牧民用上了電熱炕、電熱膜等清潔取暖方式。瑪多縣清潔供暖示范項目建設成功后,將逐步在三江源地區市縣推廣,該項目全面建成后,清潔供暖可基本實現三江源地區的全覆蓋。(趙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