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清潔能源是改善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與此同時,一個現實的情況是,由于城市新建小區的不斷增加,傳統燃煤供熱負荷高速增長,加之管網配套建設不足等原因,不少城市出現了供熱缺口,青島西海岸新區也同樣如此。
面對政策和現實的雙重壓力,西海岸新區在2017年8月1日成立了青島西海岸清潔能源有限公司,著力推動清潔能源供熱方式轉變,因地制宜、因情施策,發展多元化的清潔能源供熱技術,同時下大力氣開拓清潔能源供熱市場,簽訂框架協議4個,意向清潔能源供熱配套面積約1300萬平方米,力求解決“供熱孤島”難題。
□ 本報記者 張忠德 宋 弢
本報通訊員 李祁寧 譚明堂
現實倒逼傳統供熱蝶變
早在2014年,青島市就印發了加快清潔能源供熱發展若干政策,其中明確規定“除董家口經濟區、平度新河生態化工區外,青島市城內原則上不再新建傳統燃煤供熱項目”。
作為國務院批復設立的第九個國家級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正在經歷加速發展的歷史時期。據青島西海岸公用事業集團能源供熱公司測算,由于供熱負荷高速增長,新區供熱區域內既有掛網和已繳配套費急需掛網供熱的項目,尚有840萬平方米的供熱缺口,供熱形勢嚴峻。
“由于節能減排和環保要求的倒逼,供熱行業必然進入變革新時代。而現實的發展需求,又要求我們供熱企業必須另辟蹊徑為區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供熱保障。”青島西海岸公用事業集團能源供熱公司副總經理孫增旭介紹,“既然傳統燃煤供熱能力已無法滿足正常的供熱需求,那么我們的供熱方式就必須由單一向多元化轉變,推動供熱企業由單一供熱向清潔能源整體解決方案開創者蝶變。”
2017年8月1日,青島西海岸公用事業集團注冊成立青島西海岸清潔能源有限公司,以清潔能源綜合利用及配套設施建設為主營業務,提供特定區域內的建筑冷熱源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管理于一體的產業鏈服務和能源一體化解決方案。
“公司成立初期,技術基礎很薄弱,也缺乏清潔能源供熱經驗,缺少對各種清潔能源供熱方式的整體把握,確定具體項目的熱源方式成了難題。”青島西海岸清潔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苗福村說,“我們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借智借力,最終確定了因地制宜發展污水源熱泵、高壓電極蓄熱鍋爐、空氣源熱泵、地熱等不同類型的新能源供熱方式,解決‘供熱孤島’難題,劍指能源整體綜合利用方案。”
因地制宜施策
在清潔能源供熱方式的推廣上,用熱單位對清潔能源供熱形式、可靠性、建設成本等方面的質疑,陡然增加了市場開拓的難度。
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東岳中路北側的天一·蘭悅公館,總供暖面積12萬平方米,這是青島西海岸清潔能源有限公司著手打造的第一個居民供熱項目,也是新區首個高壓電極鍋爐谷電蓄能示范項目。項目建成后,將使用高壓電極鍋爐谷電蓄能的清潔供熱方式,采用低谷電蓄熱技術,利用晚上低谷用電時段加熱熱水并蓄熱,在非低谷用電時段放熱供暖,實現環保與供暖的雙重效果。
“可是在項目初期對接時,用熱單位對選用的清潔能源方式是持質疑態度的,尤其是對供熱效果和建成后的供熱服務疑慮重重。”孫增旭說,“而這也是我們這一年多來在推廣清潔能源供熱過程中屢屢碰到的問題,用熱單位總會搬出傳統能源方式進行對比,難以逾越傳統能源這道坎。”
為了解決用熱單位的疑慮,“我們主動與他們對接,明確告知各種供熱方式優缺點,在此基礎上,通過結合排他法對多種技術方案綜合對比論證,并會同用熱單位實地考察論證方案的具體應用案例,最終說服他們采用了高壓電極鍋爐谷電蓄能方式。”苗福村說。
經過一年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青島西海岸清潔能源有限公司共簽訂框架協議4個,意向清潔能源供熱配套面積約1300萬平方米;簽訂具體項目供熱配套協議10個,簽約供熱配套面積約51萬平方米。
技術革新開辟新領域
對傳統能源供熱方式,青島西海岸清潔能源有限公司也并未放棄在能效技術方面的革新,通過技術創新,解決工藝過程中“缺芯”“少核”“弱基”問題,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傳統供熱官網配套系統中,應用吸收式大溫差熱泵。
吸收式大溫差熱泵的原理是在二級換熱站以吸收式換熱機組代替傳統的板式換熱器,從而使一次管網回水溫度降低至30℃以下,拉大了供、回水溫差。“該項技術利用的就是這部分溫差的熱能,從而使供熱的能效大大提高,實現節能供熱的目標。”孫增旭說,此外,煙氣余熱深度回收技術也是技術創新之一,通過在電廠煙囪排放前端提取熱能,來加熱供熱管網的溫度。
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青島西海岸清潔能源有限公司還發現了冷熱聯供這一全新的領域。
青島理工大學5萬平方米圖書館采用空氣能方式供熱,也是青島西海岸清潔能源有限公司拿下的清潔能源供熱項目之一。作為公建配套項目,為爭取配套項目運行效益最大化,該公司通過多次與校方深入有效的溝通,終于說服校方采用冷熱聯供的方式,不僅降低校方投資情況,還提高清潔能源公司設備運行效率和運行收益,達到了雙贏的目標。目前,項目已達成共識,擇機簽訂供能配套協議。
“供冷業務我們從未涉獵過,新區也未出臺供冷方面的指導政策,發展供冷業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也是一項新挑戰。”孫增旭說,作為新區第一個商業供冷運營項目,該項目將開辟商業供冷領域新模式,奠定供冷模式新標準,為后續雙聯供能項目起到積極的參考價值。
面對政策和現實的雙重壓力,西海岸新區在2017年8月1日成立了青島西海岸清潔能源有限公司,著力推動清潔能源供熱方式轉變,因地制宜、因情施策,發展多元化的清潔能源供熱技術,同時下大力氣開拓清潔能源供熱市場,簽訂框架協議4個,意向清潔能源供熱配套面積約1300萬平方米,力求解決“供熱孤島”難題。
□ 本報記者 張忠德 宋 弢
本報通訊員 李祁寧 譚明堂
現實倒逼傳統供熱蝶變
早在2014年,青島市就印發了加快清潔能源供熱發展若干政策,其中明確規定“除董家口經濟區、平度新河生態化工區外,青島市城內原則上不再新建傳統燃煤供熱項目”。
作為國務院批復設立的第九個國家級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正在經歷加速發展的歷史時期。據青島西海岸公用事業集團能源供熱公司測算,由于供熱負荷高速增長,新區供熱區域內既有掛網和已繳配套費急需掛網供熱的項目,尚有840萬平方米的供熱缺口,供熱形勢嚴峻。
“由于節能減排和環保要求的倒逼,供熱行業必然進入變革新時代。而現實的發展需求,又要求我們供熱企業必須另辟蹊徑為區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供熱保障。”青島西海岸公用事業集團能源供熱公司副總經理孫增旭介紹,“既然傳統燃煤供熱能力已無法滿足正常的供熱需求,那么我們的供熱方式就必須由單一向多元化轉變,推動供熱企業由單一供熱向清潔能源整體解決方案開創者蝶變。”
2017年8月1日,青島西海岸公用事業集團注冊成立青島西海岸清潔能源有限公司,以清潔能源綜合利用及配套設施建設為主營業務,提供特定區域內的建筑冷熱源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管理于一體的產業鏈服務和能源一體化解決方案。
“公司成立初期,技術基礎很薄弱,也缺乏清潔能源供熱經驗,缺少對各種清潔能源供熱方式的整體把握,確定具體項目的熱源方式成了難題。”青島西海岸清潔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苗福村說,“我們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借智借力,最終確定了因地制宜發展污水源熱泵、高壓電極蓄熱鍋爐、空氣源熱泵、地熱等不同類型的新能源供熱方式,解決‘供熱孤島’難題,劍指能源整體綜合利用方案。”
因地制宜施策
在清潔能源供熱方式的推廣上,用熱單位對清潔能源供熱形式、可靠性、建設成本等方面的質疑,陡然增加了市場開拓的難度。
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東岳中路北側的天一·蘭悅公館,總供暖面積12萬平方米,這是青島西海岸清潔能源有限公司著手打造的第一個居民供熱項目,也是新區首個高壓電極鍋爐谷電蓄能示范項目。項目建成后,將使用高壓電極鍋爐谷電蓄能的清潔供熱方式,采用低谷電蓄熱技術,利用晚上低谷用電時段加熱熱水并蓄熱,在非低谷用電時段放熱供暖,實現環保與供暖的雙重效果。
“可是在項目初期對接時,用熱單位對選用的清潔能源方式是持質疑態度的,尤其是對供熱效果和建成后的供熱服務疑慮重重。”孫增旭說,“而這也是我們這一年多來在推廣清潔能源供熱過程中屢屢碰到的問題,用熱單位總會搬出傳統能源方式進行對比,難以逾越傳統能源這道坎。”
為了解決用熱單位的疑慮,“我們主動與他們對接,明確告知各種供熱方式優缺點,在此基礎上,通過結合排他法對多種技術方案綜合對比論證,并會同用熱單位實地考察論證方案的具體應用案例,最終說服他們采用了高壓電極鍋爐谷電蓄能方式。”苗福村說。
經過一年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青島西海岸清潔能源有限公司共簽訂框架協議4個,意向清潔能源供熱配套面積約1300萬平方米;簽訂具體項目供熱配套協議10個,簽約供熱配套面積約51萬平方米。
技術革新開辟新領域
對傳統能源供熱方式,青島西海岸清潔能源有限公司也并未放棄在能效技術方面的革新,通過技術創新,解決工藝過程中“缺芯”“少核”“弱基”問題,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傳統供熱官網配套系統中,應用吸收式大溫差熱泵。
吸收式大溫差熱泵的原理是在二級換熱站以吸收式換熱機組代替傳統的板式換熱器,從而使一次管網回水溫度降低至30℃以下,拉大了供、回水溫差。“該項技術利用的就是這部分溫差的熱能,從而使供熱的能效大大提高,實現節能供熱的目標。”孫增旭說,此外,煙氣余熱深度回收技術也是技術創新之一,通過在電廠煙囪排放前端提取熱能,來加熱供熱管網的溫度。
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青島西海岸清潔能源有限公司還發現了冷熱聯供這一全新的領域。
青島理工大學5萬平方米圖書館采用空氣能方式供熱,也是青島西海岸清潔能源有限公司拿下的清潔能源供熱項目之一。作為公建配套項目,為爭取配套項目運行效益最大化,該公司通過多次與校方深入有效的溝通,終于說服校方采用冷熱聯供的方式,不僅降低校方投資情況,還提高清潔能源公司設備運行效率和運行收益,達到了雙贏的目標。目前,項目已達成共識,擇機簽訂供能配套協議。
“供冷業務我們從未涉獵過,新區也未出臺供冷方面的指導政策,發展供冷業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也是一項新挑戰。”孫增旭說,作為新區第一個商業供冷運營項目,該項目將開辟商業供冷領域新模式,奠定供冷模式新標準,為后續雙聯供能項目起到積極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