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太陽能供暖,就是將太陽輻射的熱能搬運到建筑里去使用,用以提升采暖季的室溫,滿足人們對溫暖和舒適的需求。世界上利用太陽能供暖的國家多在歐洲,如丹麥、德國和瑞典等。據IMSIA國際金屬太陽能產業聯盟幾年來多次調研發現,以上國家的太陽能采暖無論從技術成熟度、經濟性、市場模式、推廣方式上都具有借鑒的意義。
為此,聯盟結集出版了相關的可行性分析研究報告,籌建高效平板太陽能集熱器等標準,并通過舉辦技術論壇和會議等活動,努力推動這一產業在中國發展。
但國內太陽能采暖之路充滿坎坷,結果也并不盡如人意,其原因值得人們深刻反思。
盲目推廣之殤
據資料顯示,在產品和系統技術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六年前,國內幾家著名的太陽能公司在首都周邊的昌平區、平谷區農村開始紛紛推廣,供暖的效果并沒有得到用戶認可,許多工程都成了擺設。
盲目推廣的后果是,給用戶和政府打上“太陽能供暖不可行”的深刻烙印,以至于太陽能供暖方案近年來多次被排除在北京市和“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有關煤改清潔能源補貼的目錄之外。失去了政策補貼支持,項目推廣舉步維艱。
示范也好,推廣也罷,企業總該為用戶和行業承擔應有的責任。讓人不解的是,既已亡羊,卻又未有補牢之舉,企業沒有主動對既有系統進行升級改造,沒有深刻反思。相反,在網站或者某些公開交流的場合仍以這些垃圾案例說事兒。執著是技術人員優秀的品質,但執著于不加悔改、以恥為榮、到處招搖撞騙的行徑實為可憎,需要全社會的力量去揭穿,痛打李鬼。
現實中,多數太陽能采暖示范案例中也存在著“建完拉倒,自損口碑”的事情。
技術排外之殤
自以為是,排斥它山之石的力量。“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毒害著技術研發人員或企業法人,這也與一家獨大天下的名利驅使心態有著莫大干系。他們企圖以一己之長,依靠他吹或自吹來自圓其說,為品牌樹碑立傳,建立自已的江湖門派。
工作職能的錯位使一些技術人員不把心思放在系統研發上,相反,卻變成了在業內打壓同行和競爭對手的陰謀家。這些人采取的策略是,在國內圈子里,夠得著的就打,域外夠不著的就拒絕、否定。更有甚者,還拋出“崇洋媚外”的大帽子到處亂扣,對學習國外經驗和技術的人員進行道德綁架。
技術無界,域外經驗本該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熱點,但是從IMSIA網站國際交流欄目的后臺看,工作人員翻譯的國外技術資料和先進案例的點擊量并不比普通企業新聞欄目的點數多,盡管工作人員努力地通過網站和微信等渠道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推廣。
知微見著,由此可見,人們排斥異已的情緒該有多么嚴重。
缺乏正確的輿論導向
先進事跡只有經過醞釀傳播才會激起人們的認知興趣,才會影響社會,顯然媒體在這方面并未給予足夠重視。原因之一是新聞敏感度差,沒有發現這一重大題材對經濟和政治的影響以及其背后的意義;二是受記者專業技術知識所限,欠缺對系統創新的認知,不會對太陽能采暖系統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表達不到位,不深刻,難以與讀者產生共鳴;三是記者急于求成,把現象真實和本質真實混淆,個體真實與整體真實混淆,導致結論失真;個別掌握話主權的行業領導、專家以及媒體“向錢看”,誰給錢就說誰的好。此作法也是誤導受眾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京期間,曾多次參加在國內著名大學舉辦的清潔取暖技術研討會,不知是權威大伽對太陽能心存偏見還是缺乏技術功底,會議陳述的技術路線基本沒有太陽能啥事兒。
太陽能采暖仍有希望
中國太陽能采暖到底有沒有希望?
答案是肯定的,身邊成功案例可以信手拈來。
規模化應用的采暖案例,如天普新能源在北京市延慶區康莊鎮小王家堡村實施的太陽能跨季節土壤蓄熱供暖工程,為全村182戶居民提供清潔熱力;
用于單位采暖的案例,如遼寧思宇新能源應用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太陽能+低谷電的供暖系統為中化石油朝陽分公司的員工宿舍供暖;
戶用案例如沈陽輝騰熱力有限公司在燈塔市的純太陽能非常有設計感,采暖技術路線清晰。以上案例都取得了成功。

國內采暖專用太陽能集熱器的研發也取得進步。為更好地發揮平板太陽能集熱器在寒冷地帶用于冬季采暖的優勢,德州金亨新能源有限公司特別研制了STC500高效平板集熱器,該產品適用于寒冷地區太陽能直接供暖、跨季節儲熱供暖需求,采暖專用大平板集熱器業已研發成功。
其中,金亨吸熱體“幫定(bonding)藍膜”技術在科技成果評價中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產品在2015年成功入圍“能效領跑者”名單;“吸熱體涂層制備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另外,金亨EFPC115產品,HHC600產品相繼問世,為太陽能采暖提供了豐富的安全、高效的系列產品。
太陽能采暖將從何火起
行業企業及技術研究人員要顧全采暖大局,團結起來,不抄襲,不模仿,真誠溝通,取長補短,方可取得實質性進步。
目前年,以經濟性和技術成熟度來客觀衡量,太陽能采暖應用遠遠沒有達到推廣預期,還需要對系統技術、市場以及與推廣相關的金融杠桿作用和政策拉力進行理性的綜合分析。

IMSIA國際金屬太陽能產業聯盟通過對太陽能熱利用市場結構分析,預測城鎮及農村供暖將成為未來主要的太陽能熱利用市場,預計到2030年,用于城鎮及農村供暖的太陽能利用系統面積約為3349萬平方米,占據光熱行業半壁江山,市場份額可達到51%。
IMSIA建議,技術研究和采暖方案也應圍繞農村和鄉鎮進行設計,建議行業聚焦這一市場,等技術路徑成熟時再逐步與城市熱網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