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潔取暖長效機制的思考》
演講嘉賓: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李忠 研究員

什么是清潔取暖,權威一點的說法,就是符合十部委頒發的《關于北方地區動機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的規定。清潔取暖是指利用天然氣、電、地熱、生物質、太陽能、工業余熱、清潔化燃煤核能等清潔化能源,通過高效用能系統實現低排放、低能耗的取暖方式,包含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為目標的取暖全過程,涉及清潔熱源、高效輸配管網、節能建筑等環節。
第一,太陽能肯定是屬于清潔取暖;第二,燃煤并不是一棍子打死,我們原來說的無煤化,這其實并不是很精確的,因為燃煤燃燒只要能達到超低排放,排放指標達到要求,也可以作為清潔取暖;第三,清潔供暖不光是熱源的問題,還有輸配過程以及用戶端節能就是建筑節能都是包含在內的,所以對于清潔取暖應該是全面綜合性的看待。
政策方面,從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非常重視,2016年12月21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作出指示,要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李克強總理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里提到,要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全面實施散煤綜合治理,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

2017年開始,財政部、住建部、環保部、能源局開展了《關于開展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工作的通知》,通知里提出對于26+2京津冀地區大力污染城市的一些支持,直轄市每年10個億,三年30個億;省會城市每年7個億,三年21個億;地級市每年5個億,一共給15個億。2018年6月份,國務院出臺了《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里指出,以京津冀以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地區作為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點,特別是擴大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工業清潔取暖的試點范圍,不光是京津冀地區,將汾渭平原也全部納入了清潔取暖的支持范圍。
在剛剛結束的2019年兩會期間,財政部副部長劉偉也表示,2019年還會再增加安排50億的投入,增加25%,來作為大型污染防治資金。
清潔取暖的成就和問題
通過以上政策支持,北方地區清潔取暖中央財政試點城市達到35個,其中26+2的大氣污染通道上的26+2,這28個城市,除了北京,北京是比較嚴,所以他們沒有申請這個資金,已經全部納入了支持范圍。同時汾渭平原13個城市中只剩下5個沒有納入范圍。中央可以說力度非常大,也取得非常好的成效,光是2018年一年北京清潔取暖就完成了80萬戶以上。
但是我們要看到,清潔取暖主戰場在廣大農村地區。因為城鎮地區的集中供暖率非常高,通過熱網的延伸,基本上可以覆蓋一些非清潔取暖的區域,所以把我們一些新型的技術在城鎮的應用前景不是很廣闊。而在廣大農村地區,正好是可再生能源可以大展拳腳的地區。這些地區也需要新技術、新理念來幫助政府解決問題。
清潔取暖現在面臨最主要的問題在哪里?
主要的問題在于它的長效機制,特別是試點城市三年試點期過去以后,政府補貼退出以后,怎么樣實現現有的供暖設施和系統暢銷穩定的運行,發揮應有的作用,這個是非常大的問題,政府包括財政部、環保部、資源部都非常關心這個問題。
長效機制的核心要素就是經濟性。你這個系統老百姓是不是可以承受,能不能承受,可不可以推廣,這個是重要的因素。
本來我新的PPT里加了一頁,我們在去年2018年,也在科技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里有一個項目叫做“低成本清潔取暖技術研究”這樣的項目,項目里包含了太陽能供暖課題,里面有五個子課題,還對綜合性的多能互補課題等進行研究,這個項目目前為止也是暖通行業里最大的項目,至今投入4295萬,這個項目也是我來負責,我們也是希望通過這個項目的實施,為清潔取暖做出一些貢獻。
我們來分析一下影響清潔取暖的一些經濟性要素。我們認為影響清潔取暖經濟性的要素包括系統初投資、單位熱價、供暖的耗熱量和運行維護,這四個要素對于清潔取暖的經濟性有非常大的影響。

首先我們認為,系統選擇,當然這塊是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資源稟賦、資源價格等等經濟因素進行比較之后進行綜合的選擇。但往往容易忽視的就是系統負荷,其實建筑節能保溫條件決定了系統負荷,系統負荷往往和裝機容量有關系,通常120平米的保溫條件好的裝三匹的就完了。而保溫不好、負荷大的裝機容量就比較大,初投資就會比較大; 還有技術是否成熟,是否能夠實現規模化的應用,這個對于降低成本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太陽能這塊不是很典型,空氣源泵,2006年一體機賣1.2萬1.3萬,現在賣3000多元,因為它批量生產了,規模上來以后成本大大降低。所以我們要用太陽能供暖,我們要想讓它成本降下來,我們首先要把它推廣起來,這個是非常重要的;還有出資模式,我們在討論這個模式的時候發現,特別是在農村,政府往往是大包大攬,什么事都給辦了,這樣往往讓農民產生依賴心理,這個事是政府的事不是我的事,這樣往往會有麻煩。
所以我們建議:或多或少的讓用戶出資,讓他進行運營,這樣對于系統的運營才有好處。同時要考慮產品不可能和建筑同壽,產品到壽以后,更換是誰出資,怎么保證這個系統、這個技術要長期穩定地讓老百姓一直用下去。這個也是系統運行效果是不是好、它的經濟水平是不是達到了用戶的心理預期目。這決定著用戶才在產品壽命到期以后能否再次選用你的系統和你的產品,這是非常重要的。
單位熱價也是重要的一個方面。單位熱價跟能源類型、能源價格、系統或設備能效有關。能源類型不用多說了,太陽能作為可再生能源里非常典型的一個能源,受到各方面的矚目。當然了由于種種原因,目前用的比較多的就是空氣熱能、地熱以及生物質能,還有就是常用的電力用的比較多,能源類型的選擇也是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情況進行選擇。
單位熱價是比較敏感的事情,從政府的政策來看,也是一直在提倡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后來我們加了宜熱則熱、宜煤則煤,宜可再生能源則可再生能源,就是要因地制宜,根據能源供應需求和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的選擇經濟可靠的能源形式。同時,因為清潔取暖價格一般都會比可再生能源價格高,發改委、能源局也出臺一個文件,關于價格的問題,如何傾斜對于新型能源的價格,相對傾斜清潔取暖以后才會有競爭力。同時系統和設備能效的提升可以顯著降低單位熱價,技術進步是支撐清潔取暖經濟性的重要支柱。
其實我們還在探討一個問題,當然這是一個題外話,就是說我們現在費這么大的力氣,中國農村很分散,而現在農村空心化非常嚴重,你費那么大的力氣把常規能源引用過去了,它消耗不了多少,而且村與村相隔很遠,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不改行不行,臟就臟吧,因為你這個地方對于空氣質量沒有太大的影響,如果我要求你百分之百做到清潔取暖,那我這個成本是非常高的,也是不現實的,有關這塊我們也在進一步探討。
在山西的長治我們做了大概幾種熱價的比較。最里面包括燃煤爐,燃氣壁掛爐、熱泵、電子熱、電蓄熱,這里沒有把太陽能放進來,有點遺憾。

你的房間要達到18度,在當地氣侯條件下需要多少熱量才能達到滿足18度,在滿足建筑節能設計規范的情況下,要消耗多少熱量才能滿足18度,這樣的因素來的。所以從這里來看,我們首先在乎一個建筑節能的水平,它的耗熱量指標,這個可以從能耗標準里做參考,你的節能越高耗熱越小。還有供暖時間和供暖面積,我們往往需要考慮。
特別是在廣大農村地區和廣大迫切需要清潔取暖改造的地區,他們的生活水平不能跟城市里劃等號,你不能要求它的所有房間都要供暖,是連續供暖,不是說供暖期都要供暖。條件存在差異,我的供暖時間和面積會發生變化,這個也會影響我們的供暖耗熱量計算。

其實我們考慮了供暖模式的不一樣,居民需求不一樣。法達地區要求跟城鎮一樣,要求保證舒適性,供暖需求與城鎮一樣,追求連續、全面供暖。經濟欠發達地區,非常看中供暖費用,考慮經濟性,所以他現在就是間接供暖和局部供暖,人在就燒暖了,人走就關了。不是說我給你改了你就跟城里一樣了,一進屋就暖和,不是這樣的。我們國家很大、人口很多,如果這樣農的話,本來農村的生活水平和經濟水平是相對較低的,經濟水平沒有去,你盲目的引導他把生活水平提上去了,中間的差距誰來填補,肯定沒有辦法持續。
我們提倡考慮太陽能供暖,比如說太陽能熱水這一塊,討論起來相對比較麻煩。而現在做的太陽能熱風,它有沒有可能做進來,因為熱水還有一個問題,對于間歇供暖的地區,人走了有可能水就凍了,但是電關了,空氣供暖,空氣不怕凍,至少這塊不用擔心。我隨便提一下,對于太陽能行業也需要根據現在廣大的農村市場,來做相應的變化,根據用戶的需求你是要全面供暖的、連續供暖還是間歇供暖還是局部供暖,根據條件來有意識地改造我們的產品。現在農村的房子動輒二百平米,真正用到供暖的也就五六十平方米,如何保障他負擔起你的系統,而且系統能夠運行,政府愿意選用你的產品,這樣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好的出路。

我們的調研告訴我們,行為節能特別是在經濟條件比較差的偏遠地區也好、農村地區也好,占了很大的份額。以山西太原為例,原來煤改電可能會覺得老百姓叫苦連天覺得電費抬高,結果發現老百姓沒有抱怨,為什么呢? 現在村里好多一老一小,他只要抗得住凍就絕對不開你的供暖設施。所以最后發現供暖費用反而降了,因為他基本上不用了,抗不住的時候那幾天才開。我們覺得非常奇怪,覺得改完電以后老百姓叫苦連天會受不了,后來老百姓也沒叫苦,就是因為他跟經濟水平結合了,這個行為節能方式讓人人為的不去開、不去用,怕花錢,用少了自然價格就下來了,這個是題外話。我想說的是什么,我們要考慮到我們的系統必須要給用戶提供一個控制和調節的手段。

運行維護大家容易忽視。我們的太陽能包括2003年在平谷做的上百萬的太陽能,到最后為什么反響不太好,因為用了幾年最后基本不能用了,沒人管,后面有可能出問題,可靠性差,用不起來了,政府一看花了那么多錢兩三年就用不起來了,后來北京大規模煤改電,就沒有人提這個事了,一提到平谷看看老百姓反應不怎么樣。所謂運行維護有三個方面:一個是可靠性提高,第二個操作簡單,第三易損件好更換。現在喊太陽能供暖的,一般都是在農村或者在郊區,地方很偏遠,各工程之間相聚很遠,而且人工費那么貴,說白了只要是一個系統出幾次毛病,你這個例子就進去了。我們做科研也好、市場也好,現在一個技術顧問恨不得一天要2000塊錢,路上再花點時間,可能一個點都維護不完,一天時間就沒有了。所以必須盡量的提高系統和設備的可靠性,減少現場維護工作量。包括產品也好,從節熱器、需求裝置這樣做出來標準化的結構化的標準部件。
農民也好、居民也好,往往在家里待著的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弱,你這個東西必須傻瓜化,最好一鍵操作就讓他能用。
系統和設備盡量模塊化設計,特別是煤改電大家發現,要求每個村都要住人。但是好多的設備是模塊化的,某個地方留幾個備電留幾個農民,這樣他就幫你裝了修了,這樣省很多的事,對于我們降低費用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我們的項目里也在做這盲從的工作,怎么樣把產品做標準化,這樣在現場更換、現場維修都非常方便。
現在云技術、物聯網技術非常發達,經濟可行的情況下有沒有可能借助一些管理,把遠程的診斷和管理進行一些維護,減少實際人工的支出,從而降低我們系統的后期費用,這個也是非常需要關注的問題。
幾點建議:
首先,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保證清潔取暖系統和設備得以暢銷運行的最根本的因素。老百姓沒錢什么都白說,最典型的2010年左右,北京市委郭金龍書記,當時說讓我們去延慶調研搞清潔取暖,我們調研一看,人家都燒山里的柴火,一分錢不花,你給他什么技術,總要花錢吧,那你怎么做呢?要不然老百姓不接受,我原來一分錢不花的。所以你生活提高了,你經濟水平發達了,我希望用更好的系統,希望享受更好的生活,用戶有這個意愿了,才能保證你的技術能夠長期使用,所以經濟發展這是最根本的。
第二,不管是我們用什么技術,一般來說跟燒煤比還是貴點的,所以必須從政府方面來,把燒煤的成本人為的提高,俊鵬在丹麥念博士,為什么丹麥區域供暖能弄,我把你的燃油、燃煤的稅提起來,返進你的成本,把你的成本弄高起來,成本高了我就用這個核算的了,所以政府要有引導,必須要從杠桿或者政策方面加強引導。
第三,我們的市場開發、我們的各個企業的努力,能夠讓這個技術規模化的運營,規模化的做下去,只要成規模了,成本其實是一個幾何基數降下來。你如果沒有規模,你就兩個項目,你的成本無論如何降不下來,這個也是長效化的關鍵因素。
今天時間有限,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謝謝!
注:以上內容根據2019年5月6嘉賓在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清潔供熱分會(籌)組織的“中國國際暖通高峰論壇—太陽能采暖論壇”的發言速記整理。
(LLX)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