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劉廣青作精彩演講
一、背景與意義

2017年,發改委、能源局等十部委共同發布了《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規劃》指出,截至2016年底,我國北方地區城鄉建筑取暖總面積約206億平方米,取暖用煤年消耗約4億噸標煤,其中散燒煤(含低效小鍋爐用煤)約2億噸標煤,主要分布在農村地區。在總體目標中,對“2+26”重點城市和其他地區的縣城和城鄉結合部、農村地區定的清潔取暖目標是相當高的。縣城和城鄉結合部的清潔取暖率近幾年有了很大提升,但對于農村地區大家要注意,《規劃》要求,到2021年,“2+26”重點城市和其他地區的農村清潔取暖率要分別達到60%以上和40%以上,這個任務是相當艱巨的,任重而道遠。
目前來看,“雙替代”已經進入了瓶頸區,“因地制宜”落實難。這種狀況下,散煤污染排放貢獻到底有多大?各種技術路徑在農村地區是否有實效?有沒有因地制宜?使用效果好不好?老百姓、政府、企業滿不滿意?是否有可持續性?在清潔取暖新時代,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重新審視。
二、目標與方法

圍繞以上問題,我們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三個省的六個市開展了調研工作。山西省選擇了“2+26”城市之一的長治市和山西北部嚴寒地區及非重點管控的朔州市;陜西省選擇了汾渭平原的銅川市和陜北高原山區的榆林市;黑龍江省選擇了煤炭和林木資源豐富的牡丹江市和生物質秸稈資源豐富的綏化市,應該說通過調研這六個城市的農村取暖現狀就可以了解我國北方地區農村取暖的基本狀況。主要目標就是通過實地調研、測試與研究,拿到一手數據與信息,來分析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給政府決策提供一些數據支撐。
三、研究發現與問題總結
1、農村地區取暖現狀及發現

★ 取暖方式多樣化,消費觀念在改變。近幾年,隨著“煤改氣”“煤改電”的大力推動,北方農村地區取暖變的非常多樣化,農民的消費觀念也在不斷改變。大致分為五大類爐具,一是生物質清潔爐具;二是潔凈煤配套環保爐具,有蘭炭、型煤、蜂窩煤等;三是燃氣壁掛爐;四是甲醇采暖爐,在一些地區也比較盛行;五是煤改電,這個類型更多,有蓄熱式、空氣源、電熱毯、電鍋爐等。

★ 農村傳統燃煤取暖是主流,爐具類型差別大。在很多不具備“煤改氣”“煤改電”改造條件的農村地區,傳統燃煤取暖仍然是現在的主流。由于各地氣候條件、經濟條件和生活習慣不一樣,燃煤爐具類型也很多,有烤火爐、水暖爐、炕、烤火爐+炕、水暖爐+炕等,這就是我國農村的特色。這些爐具的使用,在每個省甚至每個市,差距是相當大的,這就是我們為什么要一直強調“因地制宜”。

★ 燃料類型非常繁多,經濟收入影響大。用煤炭和生物質取暖在農村大量存在,燃料類型有免費的薪柴、玉米芯,有粉煤,有塊煤(包括煙煤、無煙煤、焦煤等),有潔凈煤(包括型煤、蜂窩煤、潔凈煤顆粒、蘭炭等)。生物質顆粒燃料有松木的、秸稈的、鋸末的,還有天然氣和電。什么是影響用戶選擇燃料最大的因素?是當地的經濟收入水平,各地經濟收入不等,導致農戶選擇燃料的差別很大。

★ 散煤消耗量被低估,燃煤品質待提升。據國家一些統計報告顯示,某些地區的燃煤量是較低的,但據調研得出,當前農村地區民用散煤使用量可能被低估,比如陜西2倍多、山西2倍多,黑龍江近15倍。民用煤的品質參差不齊,調研取回來的煤樣只有兩個符合國家民用散煤標準,大部分煤質或多或少在某些指標上都不合格,民用煤品質管控和質量亟待提升。

★ 農村房屋保溫效果差異大,建筑節能是關鍵。建筑節能是導致能源消耗和保溫效果的最大因素,如果建筑本身不節能,無論采用何種能源取暖,都很難保證最終的取暖效果。山西省七成以上、陜西九成以上的居民住房的外墻只有24-37厘米,沒有保溫材料,門窗密閉性差。黑龍江不錯,東北地區長期處在寒冷地區,農民比較聰明,墻體做的很厚,有雙層玻璃,保溫效果好。比如拿山西某村的平房和窯洞來相比,相同的面積使用相同的散煤,溫度差了4.9度,這就告訴我們建筑節能在清潔取暖中應該優先考慮。

★ 農村空心化問題普遍存在,清潔取暖改造意愿很低。調研的幾千戶農戶里面,尤其陜西、山西,常駐人口絕大多數都是50-60歲以上的老人,年輕人都不在,大部分都是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農村空心化率很高,對散煤污染認知也比較低。經濟實用是農民取暖改造最關心的問題,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和是否愿意使用清潔取暖緊密相關。如果沒有政府補貼,讓老百姓自發進行清潔取暖改造是不現實的。據調研,約86%的受訪者都表示,只有清潔取暖的實際運行費用與散煤取暖相當,才有可能主動選擇清潔取暖,如果需要自己花錢就不愿意改。
2、固體燃料取暖的污染現狀及發現

★ 傳統取暖設施仍然很普遍,低效高排污染源。這里我選取了其中一個例子,大家可以看到這個排放是比較高的。

★ 實地污染排放波動大,農戶操作習慣影響大。現在很多發布的數據都是實驗室的數據,實驗室測試很穩定,測試時間也短,得出的數據和實地老百姓在使用過程中的全過程監測數據差異很大。我們分析了烤火爐、水暖爐兩個類型,監測到4個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在24小時內波動較大,尤其PM2.5波動非常大。用戶做飯、加煤、封火等操作會導致一氧化碳、顆粒物等指標出現較大波動,所以應該考慮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如何避免用戶操作帶來的污染物排放超標問題。

★ 煤取暖排放強度大,排放因子可能被高估。經過對調研地區的一些烤火爐、水暖爐測試和排放因子對比發現,這些地區的散煤排放因子沒有《農村散煤燃燒污染綜合治理技術指南》排放因子那么高,原因可能是當地民用煤質量有所提升,爐具的技術水平也在不斷進步。

★ 燃料質量是關鍵,污染排放貢獻影響大。燃料質量是影響污染排放的最關鍵因素,從排放貢獻來講,散煤燃燒應該重點控制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顆粒物。如果在煤炭品質能更好,減排空間是很大的,高質量的潔凈煤可以有效降低排放因子數值和排放貢獻。

★ 室內空氣污染不容樂觀,爐灶泄漏問題普遍存在。除了檢測爐具的排放,我們還測試了幾十戶居民室內空氣污染情況,平均顆粒物濃度接近300微克/立方米,遠大于WHO指導值。37%的家庭一氧化碳日均濃度也超過了WHO指導值,這充分說明爐具在炊事取暖過程中,污染物不僅污染室外空氣,也污染了室內空氣,這是農民察覺不到的。在推進清潔取暖過程中,如何降低和防止室內空氣污染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 清潔取暖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問題多。很多地區劃定了非常嚴格禁煤區,堅決不讓燒煤,導致某些地方在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實施了一些不可持續的供暖方式,失去了靈活性。“2+26”重點城市和汾渭平原的指標是非常硬的,給每個省、市都規定了具體指標,完成不了就沒辦法交差,想用其他的替代能源去完成還不行,必須“煤改氣”“煤改電”。政策也層層加碼,省里比國家高,市里比省里高,縣里比市里高,層層加碼的任務給地方政府造成非常大的壓力。這么大壓力怎么辦?一些地方政府只要把管道建起來,天然氣管道通到農戶家就可以了。任務指標是算上了,但實際上用沒用呢?老百姓嫌貴,不用。電也是這種情況,只要把電熱毯、電暖氣發下去就算完成任務了,老百姓有沒有用?有沒有產生實際效果?

★ 部分地方清潔取暖方案缺乏可行性論證和數據支撐。導致這些問題出現主要原因,是某些地方政府缺乏對當地資源稟賦、基礎設施、經濟條件等可行性分析論證,缺乏一些長期穩定運行的試點示范數據支撐。政府畢竟不是學技術的,缺乏示范點數據,導致政府對各種技術沒有可依靠的依據,對選取哪種清潔取暖技術路徑出現了認知偏差,人云亦云,靠網上的報道,靠廠家推銷,靠一些中介機構的說服,到底能不能?行不行?拍腦袋?有沒有數據支撐?

★ “因地制宜”技術路徑落實難。“因地制宜”是國家層面一直在提倡的,但落實起來相當困難。有些地方比較宜煤,但上面政策不支持,推廣不出去。或者是你可以推廣,但不給錢,導致“宜煤則煤”定義成一個“過渡性”“兜底性”措施。見煤就拆爐,冒煙就扒房,老百姓告狀了,媒體發聲了,那就用點煤吧,這幾年發生了不少這樣事情。生物質也一樣,不支持、不反對、不明確,沒有明確的政策支持。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這些標語顯然不太和諧,也不太文明,與核心價值觀相違背。

★ 行政部門之間各管一攤,缺乏協調機制。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不光我們調研的人頭疼,政府自己也頭疼。政府部門之間,分管領導之間也頭疼,因為清潔取暖涉及到發改、環保、電力、住建、農業、煤炭等部門,協調起來確實比較難,這是機制體制的問題,這就導致有些政策很難落地。

★ 基礎設施不完善,改造成本代價高。“煤改氣”“煤改電”不是一個燃氣灶的問題,不是一個壁掛爐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基礎設施。鋪一個燃氣主管道需要多少錢?需要多少年?而且也不一定是每個地方都適合鋪,尤其大部分農村地區不在燃氣主管道上,沒有氣怎么推?每家每戶都用空氣源熱泵、電暖氣?那是需要變壓器的,不光是變壓器的錢,整個線路改造等都需要非常大的投資,而且電力改造需要提前三年、五年報國家電網批準,不是買一個變壓器一裝就可以了。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在推廣過程中出現了壁掛爐裝上了,卻無氣可用。

★ 資源稟賦差異大,因地制宜考慮不足。每個地方資源稟賦是不一樣的,陜西、山西是煤炭大省,有很多產無煙煤產地,無煙煤排放也是相當低的,可不可以考慮在不具備清潔取暖條件的偏遠地區使用無煙煤呢?有些地區生物質比較豐富,生物質爐具、生物質集中供暖配套除塵設施,排放也是不錯的,是不是可以使用?前段時間跟國家電網的人在一起,他們說我們國家電很多,燃氣也很多,用不完,可以做。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燃氣和電是很多,從量上估計是夠的,比如陜西、山西,但是基礎設施不完善,更不用說老百姓用不起的問題。

★ 清潔取暖嚴重依賴補貼,地方財政壓力巨大。很多貧困地區的老百姓收入非常低,他們愿意拿多少錢用來取暖呢?如果平均年收入10000元,愿意拿出10%就很高了。超過2000元老百姓就很難接受,也不愿意為此買單。為了推進清潔取暖,各地補貼力度很大,比如山西省補貼力度就很大,大部分城市都是按照省財政補貼一比一配套的,陜西稍微少點。無論多少,地方財政補貼是巨大的。調研中很多老百姓還沒有拿到補貼,也不知道能不能拿到。大力補貼下地方政府也缺錢,怎么辦?轉嫁到電網和燃氣公司,這個問題明年后年可能會爆發的更厲害。在陜西,山西絕大多數縣級財政收入不到十個億,一個縣幾萬戶改造任務需要多少錢?改造費用比財政收入的錢還多,但是還得完成任務。

★ 不同技術路徑對比分析。不同技術路徑各有優缺點,不能說哪個技術好,哪個技術壞。各有好壞,因地制宜。燃氣和電當然清潔了,城市居民都用燃氣和電,供暖費還低,一百平米的房子,一冬天就3000元左右。老百姓收入很低,燒煤一冬天還得2000元,誰不愿意用燃氣和電?但農村老百姓用不起。潔凈煤和生物質有它的優勢,但在城市和城鄉結合部天然氣和電覆蓋的地方,當然用不著潔凈煤和生物質,但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生物質和潔凈煤有很大的優勢。所以“因地制宜”是需要我們深入思考的。
四、思考與建議
推進清潔取暖工作,應該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確保北方地區群眾安全溫暖過冬。應用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提出來的三個工作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一是實事求是。以我國農村地區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階段以及資源稟賦等現實為客觀依據,制定切實可行的規劃;二是調查研究。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了,要以深入的調查研究數據作為支持對對比與分析技術路徑,提出定性定量的舉措;三是群眾路線。滿不滿意得問群眾,以人民群眾的需求和滿意度為目標,切實增強清潔取暖的經濟性、時效性和可持續性。
最后根據調研和問題分析,提幾點思考和建議。


一是清潔取暖技術路徑選取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2017年、2018年山西省、陜西省都明確了“雙替代”目標,任務是很重的。目前城市、縣城的和城鄉結合部這些好完成的地區都完成了,每戶發一個電暖氣、裝一個燃氣壁掛爐就完成了,具體老百姓用沒用再說。現在這種短頻快的方式不行了,今年一些政府都陸續出臺生物質和潔凈煤取暖規劃,因為大家都認識到要切實可行的落實“因地制宜”了。對于清潔取暖來說,長期目標是逐步用電、天然氣、太陽能等等清潔化能源替代散煤取暖,但目前來說,在暫不具備清潔供暖條件的地區推廣潔凈煤+專用爐具以及生物質成型燃料+專用爐具是非常現實的選擇。

二是清潔取暖要可持續,用戶用得起、政府補得起。很多老百姓年收入是1萬元以下,年收入3萬元以下的家庭收入占一大半。他們愿意拿出來多少錢去取暖?我們清潔取暖改造的原則是要老百姓用的起,不然就是鏡中花,是假的,是虛的。

三是建議明確政府職能分工,縣級政府要更多的掌握主動權。一個縣各地的特點基本上差不多,而一個市十幾個縣的地理特征、區域位置,統籌協調起來比較難。以縣為單位是可以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的。建議未來能夠以縣為單位制訂可行性方案,一縣一策,不要定一個大目標,大家都去硬著頭皮去做。
、

四是進一步規范清潔市場,積極創新機制。
改進招標采購機制,避免低價競標,現在低價競標確實存在很大的問題,你兩千,他一千,他八百,最后把爐具價格壓的很低。好燃料需要配套好爐具,爐具不好,燃料也不好,如何達到環保要求?天然氣也一樣,如果天然氣灶質量很差,氮氧化物排放也很高;
規范補貼程序,建立誠信機制。很多負責項目實施的企業拿了補貼就不管了,當地老百姓用不用,用的好不好,設備壞了怎么辦?應該建立和推行分步補貼、后補貼、評估補貼的機制。
建立清潔取暖工程的科學評估。每一個清潔取暖項目做完之后沒有后評估,一個市改造十幾萬戶,用的好不好?產品質量好不好?有沒有進行評估?沒有評估。今年民用清潔爐具專委會向國家能源局申報了一個關于清潔爐具評估的標準體系,如果順利明年年底前會發布,這個標準就是要支撐政府用第三方角度去評估項目實施效果,督促企業認真做好售后服務,也能打擊一些不認真的企業。
鼓勵企業科技創新,加大對新技術研發,開展示范試點支持。有好的技術,要做試點示范,哪怕一個村兩個村,做出來大家才能知道效果,建議政府多做一點新技術、新模式的試點示范。
五是加強清潔取暖改善空氣質量的宣傳力度。大家都經常提霧霾,很少有人去考慮室內空氣污染的情況。室內空氣污染是影響老百姓健康的很大因素,但老百姓對此沒有意識,覺得無所謂。所以要有意宣傳和引導,讓老百姓注重室內空氣污染,加強他們對清潔取暖改造的認知。
我國提出兩個一百年,第一個一百年是建黨一百周年(2021年),后年就到了,第二個一百年是和建國一百周年(2049年)。2049年我國是要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清潔取暖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實現的事情。我們要緊跟著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循序漸進,逐步推進。做一個人民滿意的,以為人民服務為中心的清潔取暖的工作,打贏藍天保衛戰。
來源:中國爐具網(原創稿件,轉載請標明出處)
不一樣的2020 不一樣的暖博會
為貫徹落實《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推進農村清潔取暖項目科學有效實施,由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指導,中國爐具網主辦的2020第十四屆中國農村清潔取暖博覽會暨2020城鄉人居環境博覽會(簡稱:暖博會)將于2020年3月21-23在河北廊坊國際會展中心召開,暖博會將緊緊圍繞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需求,順應市場發展趨勢,以構建“建筑節能+清潔取暖+環境治理”的農村清潔取暖與人居環境改善一體化體系為目標,重點展示生物質能利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煤改電、煤改氣、太陽能+供暖及其它清潔能源創新技術、行業成果、應用案例,并同期集中展示農村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建筑節能等技術和產品。


暖博會同期擬召開“2020中國農村清潔取暖高峰論壇暨清潔取暖縣長論壇”,將邀請國家相關部門領導、(市縣級)地方政府主管領導、行業技術專家、區域及農村經濟研究專家、鄉村清潔取暖典型示范項目代表等,圍繞農村清潔取暖可持續發展路徑、后補貼時代農村清潔取暖何去何從、因地制宜推進鄉村新能源體系建設、縣域經濟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等議題交流探討,并就相關項目開展實施資源對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