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此,每年冬天,“西伯利亞”送來的不只寒流,還新添能溫暖人身心的天然氣。這是中國東北方向首條投產的陸上天然氣跨境戰略通道,它的投產也是獻給中俄建交70周年和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進入新時代的一份大禮。
回顧中俄天然氣合同關鍵內容
合同金額:4000億美元
輸氣量:380億m³/年(達產后)
合同期:30年(簡單換算,合同期內俄羅斯將向中國市場供應總量超過1萬億m³的天然氣)
境外管道:起自西伯利亞的科維克金氣田和恰揚金氣田,直達布拉戈維申斯克市的俄中邊境,管道全長約3000公里。
入境城市:黑龍江省黑河市。這是我國對俄資源能源合作和東北亞區域合作的中心,是“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重要節點, 隨著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通氣,年內黑河公路大橋、同江鐵路大橋也陸續合龍,連同此前已經投入運營的中俄東線原油管道,中俄互聯互通在黑河形成“雙橋雙管”新格局。

圖片來源:網絡搜集
中國境內管道長度:全長5111公里,其中新修建管道3371公里(分為北段、中段、南段),同時利用利用在役管道1740公里

途徑省市: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
工程概況:

中俄天然氣艱辛談判史
5年前,在2014年5月20日的早晨,俄羅斯總統普京抵達上海,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兩天的國事訪問并出席在上海舉行的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但是,中俄關于天然氣合作的談判此時仍在僵持中,能否趕在普京離開前敲定合約,仍是未知的,因為雙方就價格還未能達成一致意見。直至5月21日凌晨4點鐘,談判才終于明朗。最終,在普京離開上海返回莫斯科的幾個小時前,中俄雙方在上海簽署中俄東線供氣項目購銷合同等兩份合作文件,習近平主席與普京總統和一起出席了此次合作的簽約儀式。
歷經10年的談判,20年的博弈,終于塵埃落定。

2014年5月21日,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在上海共同見證中俄兩國政府《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中石油和俄氣工業《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的簽署,圖片來源:新華社
其實早在1994年,中俄就已簽訂了天然氣管道修建備忘錄。但是此后10年,合作進展基本處于停滯狀態,而這10年,也是國內經濟發展的高速時刻,對天然氣需求也日益提升而導致國內天然氣開始出現需求缺口,中國則開始通過尋求進口氣來彌補。
2004年之后,每一次中俄領導人高層會晤,都會談及中俄天然氣合作。但是在 2010年之前,更多是中方主動。但是隨著10年前在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俄羅斯的態度發生了積極的變化,開始主動尋求中方合作。緊隨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后,俄羅斯陸續遭到美國、歐盟多輪制裁,其受到的外部壓力加速推進了中俄天然氣合作。中俄天然氣合作談判也在此時進入到最后攻堅階段。直至2014年5月,雙方終于簽訂合約。
在這場始于上世紀末的合作探討,歷經這20年的博弈過程,焦點一直聚焦在管線的走向、資源的落實、乃至價格如何確定。而最終在各種平衡之下,終于能簽訂合約,過程是極為艱辛的。
按照習慣,仍舊通過一張圖來表達中俄在天然氣方面的25年合作/博弈歷程。

俄氣價格到底是高是低?
至于中俄的核心氣價問題,過往幾年中,中俄雙方僅有交易參與方的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副總裁亞歷山大·梅德韋杰夫(此梅德韋杰夫非總理梅德韋杰夫)曾對外透露過價格信息,稱對華供氣價格“每千立方米高于350美元”。
而至于國內各省接收俄氣的門站價,是否和現行一致,同樣還是未知數。因11月4日,國家發改委《中央定價目錄》(修訂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中,已經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天然氣門站價格”移出目錄,同時還備注了““海上氣、頁巖氣、煤層氣、煤制氣、液化天然氣、直供用戶用氣、福建省用氣、儲氣設施購銷氣、交易平臺公開交易氣以及2015年以后投產的進口管道天然氣的門站價格,由市場形成。其他國產陸上管道天然氣和2014 年底前投產的進口管道天然氣門站價格,暫按現行價格機制管理,視天然氣市場化改革進程適時放開由市場形成。”
不過,既然已經通氣,無論是俄氣的進口完稅價,還是各省接收的門站價,相信很快就能從官方口徑獲知。
中俄天然氣管道國內沿線各省概況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起點位于黑龍江省黑河市的中俄邊境,途經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等9個省區市,終點為上海市。

按照目前工程進展,第一年度計劃引進俄羅斯天然氣50億立方米,供東北三省尤其是黑龍江省內市場。相信這將改變東北地區的天然氣市場供應格局,并能優化東北區域能源結構。
而當前,東三省也做好了充分準備來迎接俄氣到來。
黑龍江:以“氣化龍江”為目標,圍繞俄氣利用和管道互聯互通,編制了天然氣發展專項規劃,依托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規劃了“環狀干網覆蓋、支線管網延伸”的管網布局,初期謀劃管網項目36條,建設里程2800多公里,估算投資130多億元。在2018年,黑龍江江省通過市場化公開競爭方式引入戰略合作者,北京燃氣、中國燃氣、新奧燃氣、陜西燃氣成功中標,辰能集團作為省屬國有企業股東代表,共同組建了注冊資本15億元的黑龍江天然氣管網公司。但是一年后,在2019年7月,中石油集團與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簽署《“氣化龍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標志著黑龍江省與中國石油在天然氣領域的合作翻開嶄新篇章。而隨著中石油的進入,原有的省管網公司實際上處于被架空狀態。
吉林:在年初,吉林省人民政府下發了《關于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實施意見》,里面提及:“加快培育天然氣下游市場,爭取俄羅斯天然氣資源更多惠及我省,逐步提高全省天然氣消費比重。統籌城市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加快推進居民和公共服務設施使用天然氣。按資源輸配能力和保障條件,有序推進“氣化吉林”向鄉鎮延伸,選擇省級示范鎮等具備條件的鄉鎮為重點先行先試,以點帶面逐步實施。兼顧經濟和環境效益,在陶瓷、建材、冶金、醫藥等重點工業領域,推進工業燃料天然氣替代。積極推廣使用LNG、CNG燃料車等綠色交通工具,擴大交通運輸領域天然氣利用規模。在能源負荷中心和對冷、熱、電需求較大的地區,開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示范試點。”可以看出,吉林正在加大力度推廣“油改氣”、“煤改氣”,以激活天然氣的消費潛力。
遼寧:2017年7月31日,遼寧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動“氣化遼寧”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天然氣消費量在全省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力爭達到8%。”而遼寧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海峰出席第二期陸家嘴“能源+金融”講壇的圓桌論壇時表示:遼寧能源集團正積極承擔“氣化遼寧”的使命,經省政府批準設立了遼能天然氣公司,圍繞“氣化遼寧”戰略布局,“點、線、面”結合打造天然氣全產業鏈平臺。“點”是指,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油電氣氫綜合能源補給站等終端市場項目。“線”是指,通過收購、新建等方式建設省級天然氣管網公司,三年內建設600公里管線,實現省內主要城市的供應,2025年實現管網縣縣通。“面”是指,多渠道開辟氣源,保障全省天然氣的供應,包括在遼寧大連、綏中等地布局LNG和LPG接收站、利用現有煤炭資源進行煤層氣規?;_釆、利用俄氣東線過境機會更多獲取俄氣資源、率先推進LNG罐式集裝箱業務等。
此外,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長嶺—永清”的第九標段“唐山-寶坻”已于12月1日實現全線貫通。該項目起自唐山聯絡壓氣站,終于寶坻聯絡站,總長僅80公里,但卻是京津冀天然氣供應的“咽喉要道”,該管道建成后,能打通俄羅斯進口氣、京唐LNG等資源與華北消費市場的通道。受益于此,也意味著京津冀地區的冬季保供能再添一強有力保障。
哪家燃氣公司誰最受益?
五大燃氣集團在東三省都已耕耘多年,通過五大燃氣集團的披露數據可知,五大燃氣合計在東三省合計有超130家下屬企業。按項目數量排名,分別是:中國燃氣、華潤燃氣、港華燃氣、昆侖燃氣、新奧燃氣。
作為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與哈沈線管道的互聯互通工程——中俄東線首條支線長嶺-長春支線已在今年11月就具備投產條件。而通過此支線,長春市也即將迎來新氣源。
長春燃氣(SH. 600333)同樣作為東三省城市燃氣企業中唯一上市企業,早在2000年12月11日,便已經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中國A股市場燃氣行業第一股。企業發展的歷史淵源至今已91年,是吉林省最大的管道燃氣企業。近年來,長春燃氣近年來舉全公司之力,持續推進天然氣市場開發的“深耕細作”,天然氣銷量實現了“三連增” ,2018 年較 2015 年增長 65%以上。而2019年7月,長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實施意見》,將會加快長春市天然氣高效利用,促進天然氣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長春燃氣也將同樣受益。

長春燃氣股權結構
圖片來源:長春燃氣公司官網
最后:俄氣東來,祝愿騰飛!
回顧過往,受到了俄羅斯國內和國際局勢諸多事件的影響,中俄天然氣合作走過極為艱辛的談判之路。最終雙方能達成合作,意義非同尋常。正如國務院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王毅3月8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回應稱,“只要中俄站在一起,世界就多一分和平、多一分安全、多一分穩定。”
展望未來,隨著中俄天然氣繼續的深入合作,必將對國民經濟有相應助力,也必定會給兩國發展帶來新動力。相關的受益的上中下游企業,也將獲得新生機。
至于哪一些企業是大贏家,仍是那句老話:只有浪潮過后,才能知曉。
正值歲末甫至,俄氣東來,愿有鴻運同行,所經之處,氣量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