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陽雨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陳榮華
記憶中,似乎已經很久沒有刻意去翻看陳榮華的微信了,他也不知什么時候開始將微信設置成了三天一見。這有我的疏忽,也有太多的交錯。從新能源行業迅速跨入到暖通、舒適智能,半年多過去了,我依然還處在調整和適應期。我知道,他一定會理解我,正如我理解他,理解太陽雨一樣。
再次坐上了常州--連云港的大巴,我發現,價格貴了,時間長了,但班車已換成了豪華大巴。在車上,望著一路依稀熟識的風景,霎那間,我有些恍惚:1年多時間沒去太陽雨集團了,她是否也如同我一樣,正在快速求變,抑或還在新能源領域“熬著”、堅守著?面對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她是否已走出了轉型、試錯、斷舍離帶來的發展迷局?而陳榮華,太陽雨集團的操盤手,他是否還能找回曾經的“予我長袖,我必善舞”那種灑脫、銳氣?
很多問題有待求證,但我希望是向好的。
歷經5個半小時,我順利抵達了連云港。知道我要來,陳榮華把工作做了特別調整,下午3點-5點間不安排其它事情。記不清楚是第幾次踏進他的新辦公室了,記憶里應該不超過3次。從2008年-2017年,陳榮華的辦公室經歷了三次搬遷,從老廠二樓玻璃隔斷的辦公室、租借連云港雙子座的辦公室,到現在全新的日出東方總部辦公大樓,從簡單的拼接辦公桌到花梨木黃的實木大辦公桌,太陽雨集團的這10許年的發展史幾乎可以躍然紙上。
見面后,陳榮華還是那句親切的“談老師,你來了。”而我還是那句“陳總好!其實很早就想著要來的。”他的狀態沒有特別的好,也沒有特別的不好,黑色的夾克隨性地披著,標準的濃眉大眼,笑得很燦爛。真的,那一剎那,我感覺鼻子有點酸。這位在我眼里,那么才華橫溢、思維永遠那么超前、跳躍,每天都把自己裝扮得陽光爽利的哥們盡管內心依舊那么堅強,實則正頂著內外部環境帶來的高壓,仔細留意下,依然能夠發現,少了幾分灑脫,多了幾分嚴肅。
歲月沒有在他英氣的臉上烙上痕跡,卻烙在了心上。2007年,陳榮華受董事長徐新建的邀請來操盤太陽雨,至今已是第13個年頭。13年的風云詭譎,變幻莫測,太陽雨集團踩著節點,經歷了五次重大戰略轉折。
第一次重大戰略轉折:2006-07年,推出保熱墻太陽能,從競爭激烈的吸熱紅海開辟出了一片保熱藍海,并初步奠定了太陽雨行業第一品牌的市場基礎;
第二次重大戰略轉折:2012年5月21日,太陽雨集團成功A股主板上市,因為集團發展需要及太陽能零售市場急劇下滑等因素,公司推出了多元化(去太陽能中心化)戰略,介入凈水、空氣能、廚房電器、五金衛浴等,一個龐大的太陽雨集團浮出水面;
第五次重大戰略轉折:應國家大勢、行業趨勢以及企業自身形勢,太陽雨集團2019年提出“清潔熱能專家”戰略,從熱水到熱能,標志著太陽雨在能源戰略上做出了重大突破,開始介入大暖通領域。
應該說,在2012年太陽雨集團成功在A股主板上市后,其戰略一直隨著市場在做調整,這里頭其實還間雜著2017年提出的“陽光、空氣和水”的戰略,我知道,其實,她一直在尋找一個最合適、最舒展的狀態。

陳榮華是戰略的決策者和制定者,我是戰略的見證者和分享者。沒有約定,每年我都會給他做一篇文章。從《予我長袖,我必善舞》到《與自己講和》、《十四年,三張網》、《從身份的焦慮到斷舍離》、《稻作性格》(題目有省略)……等等,字里行間,太陽雨的狀態和陳榮華的心路歷程可謂歷歷在目。大多的時候,都是陳榮華直接給我命題,然后跟我交流下想法和思路,再由我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判斷,或是翻閱他的微信,找到一些可用的要素,整理成文。
或許是我懂他,也懂太陽雨,每次文章出來后,陳榮華都給予了高度的認可。2014年,時值巴西世界杯,作為此屆世界杯的贊助商,陳榮華去了巴西,走進了世界杯現場,帶著太陽雨的熱水項目,在巴西的熱帶雨林里暢游。他發現自己的身份一直在變,而彼時太陽雨的多元化項目進展的并不是特別順利,他很焦慮,想著斷舍離,去除一些東西,在去太陽能中心化和太陽能中心化上艱難取舍。于是有了《陳榮華:從身份的焦慮到斷舍離》的構想,彼時,陳榮華建議我去翻看他的微信和微博,從里頭尋找一些素材。我認真地翻閱了他近一年時間來的所有微信、微博,琢磨著里頭潛在的意思,甚至為了將這篇文章寫好,特意請假去靈山大佛靜了心。文章寫好后,陳榮華大贊,甚至在當年的太陽雨半年會(長沙)上,用了整整一個半小時,從頭到尾細細詳解,并逐字逐句地宣讀了這篇文章。

文字是可以入心的。我讓自己的文字打動了陳榮華。而我知道,其實,不是文字有多優美,而是我讀懂了他,走進了他的世界,寫出了他想要的狀態。陳榮華,有嚴重的完美主義傾向。對他人的苛責與對自己的苛責,往往會膠著在一起,讓他時常想著要與自己講和,并渴望得到釋放和理解。陳榮華是個特別感性的人,你想走進他的世界,有些難。與他相交10余年,我算是幸運的。
陳榮華是有宿命論的,他希望能找到屬于他的知音。“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里,總會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這次,我再次坐在了他的對面,茶泡著,清香如縷如絲。我沒喝茶,知道他很忙,直接表達了來意:一,讓他明白了我目前所從事的行業已從家電、新能源拓展到了暖通及舒適智能領域,看太陽雨的戰略是否能夠匹配;二,了解下他今年對于太陽雨“清潔熱能專家”的戰略思路及具體部署。
這次,陳榮華有明顯的思索過程,我知道他在想著怎么打開我與他的話匣子。“近幾年,太陽雨的戰略變化得有些快,不像以前一個戰略管五年、十年,現在我們的戰略可能會管三年甚至更短時間。很多戰略你也是直接見證的,你怎么看?”
我在琢磨著該怎么去回答,說重了怕人微言輕,說輕了又與陳榮華可能形成不了共鳴。實則,在我的理解里,走一步,望三步,一個企業的重要戰略,最起碼也是三年一次。而太陽雨自打2012年上市后,幾乎每年都在進行著戰略的調整,這顯然不太正常。但如果你真正了解太陽雨、了解陳榮華,你又說不出任何反駁的理由,無論從上市后的多元化,還是太陽能一切,太陽能+都是基于行業的大勢及企業自身的支撐分析而得,短期內的調整,也是被迫做出的抉擇,之于凈水、空氣能、光伏、廚電,太陽雨的每一步戰略、決策都是沒問題的,只不過心太急,太自信,還少了一點點運氣!
對于我的氣運之說,陳榮華還是有些認同的。比如做凈水的時候,碰到了行業“會銷”盛行,直接打擊了太陽雨自豪的分銷渠道,斥巨資在順德建立亞洲最大的空氣能生產基地后,卻迎來了空氣能行業生死存亡的幾年行業性凋敝,比如做出“太陽能一切”的戰略不到2年,太陽雨的光伏發展剛有些苗頭的時候,碰到光伏“5.31”新政……“不被前行的歷史拋在身后的唯一方式,就是主動擁抱變化。”這陳榮華懂,我也懂。實則,太陽雨前行的每一步,都在考慮著這些來自內外部的變化,這沒有任何問題。
這一路,太陽雨,負重太多了。既有上市公司帶來的“光環”壓力,也有太陽能主業下行帶來的經營壓力,還有產業布局過快過大帶來的規模壓力。陳榮華作為太陽雨的直接決策者,他其實非常清楚,一個現實的理想主義者,勢必要經歷各種對抗,理想與現實,戰略與執行,原我與超我……

“你有多糟糕,只有你知道;你有多優秀,大家都知道。”在各種對抗中,陳榮華慢慢明白了自己為什么不快樂,因為他總是期待著一個結果。這個結果就是因為局勢而做的戰略,因為戰略而形成的局勢。
在太陽雨提出“太陽能一切”的時候,我曾作一小文《根與魂仍在,她還是那個太陽雨》,可能在我的情感里,抑或是陳榮華的理想中,太陽雨之太陽能基因太過強大,以至于舍棄不得。“內心貧乏和感到自己無用,促使我抓住英雄主義舍得不放下……”陳榮華的內心,其實一直裝著一個太陽能王國。哪怕這個王國里,未來會增加壁掛爐及原有的空氣能,或者更多的東西,她依然是那個閃耀著太陽光輝的王國。
“廿念不忘,從心開始”,在2019太陽雨集團年會的當天晚上,陳榮華在朋友圈寫下了這么一句話,“戀戀不舍,值得細細回味……”翻開陳榮華的微信,我留意到這句話。我知道,2019年太陽雨面臨的壓力只會比以前更大,凈水剝離了集團公司,空氣能被迅速提到了公司的重要戰略位置,太陽能在采暖和熱水工程上正在進行“大、中、小”的市場評級與試點,成功了,就代表著接下來會是一片坦途。
人生的種種“劫難”,若未挺過去,將走向一場無可挽回的事故;如果跨過去了,那將成為一個無可復制的故事……采訪中,陳榮華擼起袖子,讓我看到了一條還有些觸目驚心的傷疤,在家做家務時,劃傷了。“不得不服,雖然我們還是一顆年輕的心,但是我們畢竟年紀大了,到了不惑了??杀氖牵藗兺加幸粋€很嚴重的錯覺,就是認為自己還年輕。這會有大問題。”在我的認知里,陳榮華是從不服老的,他堅強如山,實則,他也不過不惑有五,還可以再折騰,越折騰越年輕。
而太陽雨也剛過20,正青春,他還允許被折騰。還可以“越積極越增長,越消極越下滑”。2019年8月,陳榮華在行業的一次論壇上,提出了為太陽雨“升維”的思想。他用“大競爭時代下的太陽雨企業戰略之道”舉例,詳細闡述了這些年來,太陽雨每個階段的戰略,從熱水到熱能,以太陽雨的進化之路,詮釋“升維”的真諦。
對于我來說,通過陳榮華,我又學習了“升維”這一熱詞。而很顯然,他是做過深刻研究的,“當前是一個大競爭時代,存在著價格血戰、利潤刀片、增長乏力,競爭環境日趨復雜等諸多問題。支付寶、淘寶、美團等企業用升維戰略對很多傳統企業實現了降維打擊。在大競爭時代要想保持企業競爭力,就需要從平臺升維、營銷升維、價值升維、傳播升維等多元層面進行戰略升級。”
“不是站在今天看明天,而是站在未來看明天”。在陳榮華看來,太陽雨的“升維”落點到“清潔熱能專家”,就是太陽雨的未來。談到“升維”、“清潔熱能專家”,陳榮華很明天的語速快了,更有力了。我非常欣喜他的這個細微的變化。依據我的判斷,陳榮華絕對不希望太陽雨活在自我的世界,哪怕這個世界里有他的王國。

對于2019年提出的太陽雨“清潔熱能專家”的戰略,陳榮華找到了三個支撐:一、國家對于熱能的需求增大;二、太陽能光熱想要做市場突圍,必須要從熱水轉向熱能;三、目前熱能領域,太陽雨是唯一的以太陽能、空氣能為核心的企業,產品多、方案全,天生具備清潔能源的優勢。
“熱能它包含三個部分,即熱水、采暖和制冷,而我們所做的第一步,就是將熱水升級到采暖需求,通過太陽能熱水器解決農村老百姓最初級的熱水需求,而接下來,我們將用我們的采暖系統,解決農村的初級采暖需求。”陳榮華希望,通過“清潔熱能專家”戰略的實施,讓太陽雨品牌實現升級與“活化”。首先將產品實現“活化”,從太陽能熱水器到空氣能,壁掛爐,燃氣、電熱水器,未來還將補充地熱能產品;其次將渠道實現“活化”,將原有的渠道進一步延拓,以項目、應用來定級,比如大型的到一個縣城,中型到一個學校,一個社區,小的到農村的每家每戶,太陽雨均能找到相應的渠道。
相對于戰略的由來,我更在意戰略的落地。聽話聽音,陳榮華還是一如既往地敏感而多思。“最近,太陽雨在河北的某一縣城投建了一個3000多戶的太陽能采暖項目,就是太陽雨‘清潔熱能專家’的一個應用。”陳榮華表示,太陽雨很看重這個項目,包括董事長徐新建在內的集團高管都一個月視察過好幾次,工程公司的黃總更是長期駐扎在該市場。
“能源站是太陽雨的一個夢,今天,這個夢我們依然沒有變。”對于一些堅持的東西,太陽雨也好,陳榮華也好,都不會輕言放棄的。
這么多年下來,每次與陳榮華的對話,我都覺得格外地輕松。2019年,太陽雨集團給所有員工增加了一份精神糧食,加入致良知大學堂,將陽明心學融入到企業文化當中。“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貴不足以累其心。”陳榮華認為,少了一些糾結,人必定會活得舒展、真實。
陳榮華喜歡讀書,是出了名的。但他的讀書還與他人不同,他好讀,且勤于思考,善做總結。在采訪中,他與我分享了三本書,分別是《斷舍離》、《身份的焦慮》、《瓦爾登湖》,前兩本我拜讀過,書中“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棄多余的廢物、脫離對物質的執念”、“我們永遠都不能安于現狀,永遠都有尚未企及的夢想”在《陳榮華:從身份的焦慮到斷舍離》一文中多有呈現,而《瓦爾登湖》我還未讀,讓陳榮華有所感觸的是這么一句話——“生也好,死也好,我們僅僅追求現實”。在大多人看來也許有些悲觀,但這是最接近真實的真實。
陳榮華知道,自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理想的現實主義者,很多的時候,他有夢,有情緒,有自己想任性做的事情。但他因身份而焦慮,往往不可得,沒法活成真實的自己。陳榮華告訴我,最近他在重讀金庸,一口氣讀過來后,他發現自己其實最羨慕的是韋小寶,出身社會底層卻做到了人生贏家,且始終保持著自在、真實、舒展的生命狀態。
而企業與人其實也一樣,在發展的過程中會面臨各種選擇,也會有高潮和低谷,區別是有人看開了,過了這道坎,有人始終走不出來,困在其中。
而企業與人其實也一樣,在發展的過程中會面臨各種選擇,也會有高潮和低谷,區別是有人看開了,過了這道坎,有人始終走不出來,困在其中。
陳榮華相信,無論怎樣堅強的一個人,他也一定會被外部環境所干擾。當你跳開這個桎梏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其實能夠打得很開。太陽雨,就需要一個舒展的自己,怎么活得實在,怎么來。
在采訪的最后,我特別要求陳榮華站在辦公室的芭蕉樹旁,拍了張照,自信、陽光,隨意,看起來特別舒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