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協同互補,構建綠色共享生態
11月27日,正定迎來2019年第一場冬雪,室外氣溫驟降至零下4攝氏度。窗外寒氣逼人,正定新區職教園區教室內卻溫暖如春。“通過智慧能源共享服務平臺可以實時監測教室室溫,現在顯示溫度恒定保持在22攝氏度,從目前運行情況來看,綜合能源多能互補供暖模式,效果持續穩定而且綠色節能。”國網河北電力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李鳳強介紹說。
國網河北電力推進“清潔能源進校園”項目,在職教園區設置6個能源站,安裝空氣源熱泵169臺、10個充電樁、1962平方米光熱系統、45千瓦分布式光伏,通過分布式供能方式,智慧調配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開啟校園綜合能源服務及運營新模式,服務2萬余名師生,為50萬平方米校園提供空氣源供暖、光伏發電、光熱供熱水、電動汽車充電、智慧用能管理等服務。“采用空氣源熱泵方式供暖相比燃煤取暖,每年可以減排二氧化碳1.6萬噸、二氧化硫480噸。”職教園區項目經理李居翰說。
在綠色用能的基礎上,國網河北電力將園區用能數據同步接入了園區能源“神經中樞”——智慧能源共享服務平臺(CIEMS)。該平臺可以對園區內配電系統、能源站及建筑進行實時監測、智慧調控、智能運維和精準分析,還可以輔助故障識別分析、原因判定,給出用戶能效分析和提升方案。
在職教園區所在的正定新區,一個體現低碳、生態、綠色、清潔、智慧理念,面積達200萬平方米的多能互補梯級利用綜合能源示范區已經初步形成。
示范區內,國網河北電力根據區域新興產業和高端服務業云集的特點,與當地政府共同推進三級綜合能源站建設,運用中深層地熱井、淺層地源熱泵、分布式光伏和污水余溫再利用等技術為新區供能。通過CIEMS建立能源分析模型,接入奧體中心、會展中心等大型建筑群水、電、冷、熱數據,推動能源管理從分區自治向區域協同轉變,提供智慧清潔能源保障供應,助力打造國際一流綠色智慧自貿區。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不僅融入了城市智慧發展,也助力了美麗鄉村建設。記者走進正定塔元莊村,滹沱河沿岸的風光互補路燈和農業采摘園的光伏長廊遙相呼應,木屋小鎮民宿全部采用電采暖(冷),停車場的充電樁可以提供便捷充電,游客坐在光伏遮陽傘下可以給手機充電、在智能路燈附近連接免費WIFI。在這里,清潔能源不僅得到了最大化的開發應用,還成為塔元莊生態旅游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國網河北電力著眼破解農村能源利用率低、成本高、排放大的瓶頸,試點打造了塔元莊綠色智慧能源新村,建成全國首個村級綜合能源服務站,探索打造智慧能源+農業、旅游、養老、社區、交通、教育生態圈,通過冷熱電供能、能源托管、能效分析等綜合服務,為美麗鄉村建設和能源利用提供可復制、可推廣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