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項目擬實現最大供熱量280MW,擬在廠區內新建余熱換熱站11座,廠區內架空管道外線單程長約8.5km,擬在裕華鋼鐵廠區西北側新建主泵站1座,擬在廠外集中供熱區域管網接點處新建加壓泵站1座,廠區外市政直埋供熱管道單程長約10km。
本項目分三期實施:一期工程,新建高爐沖渣水余熱換熱站6座,其中在武安市裕華鋼鐵有限公司廠區內建設4座、河北興華鋼鐵有限公司廠區內建設2座;擬實現最大供熱量140MW。
二期工程,新建燒結煙氣余熱換熱站4座,其中在武安市裕華鋼鐵有限公司廠區內建設3座、河北興華鋼鐵有限公司廠區內建設1座;擬實現最大供熱量70MW。
三期工程,在冀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重組搬遷改造項目廠區內新建高爐沖渣水余熱換熱站1座;擬實現最大供熱量70MW。
實際上,電力、鋼鐵、水泥、石化等行業每年都要產生大量的余熱資源,根據濃度、熱值等不同,這些工業余熱可分為高、中、低三個品位。前兩者多用于回收發電,利用效率較高,低品位余熱卻因自身難利用,常被作為“廢熱”排掉。
據了解,本次項目主要廠區武安市裕華鋼鐵有限公司和河北興華鋼鐵有限公司就曾因污染排放超標問題被相關督查組點名,若此次余熱回收供暖項目順利建成,預計將有效解決相關廠區內遺留的污染排放問題。
低品位余熱利用,一是可以考慮中長距離管網輸送,二是考慮采用移動蓄熱技術實現熱量的分散式利用。
今年年初,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教授付林全面推出了新一代北方城鎮供熱模式——“中國清潔供熱2025”,付林團隊認為,未來,中國供熱將聚焦清潔低碳和低成本兩大目標,爭取達到“節能90%、減排90%、成本相當于燃煤鍋爐”三大效果,實現“低品位余熱、三級網、能源站、蓄能+熱泵”四大改變,凸顯“低回水溫度、余熱利用、熱電協同、燃氣末端調峰、長輸供熱”五大特征。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江億指出,我國未來北方城鎮需要供熱的民用建筑總量將達到200億平米。根據目前城市熱網發展狀況,其中160億平米可由熱電聯產和工業余熱提供基礎熱源。其中,4億千瓦發電能力的熱電廠供應130億平米,由冶金、有色、建材等生產過程排放的低品位工業余熱供應30億平米。
在此基礎上,這160億平米建筑每年只需要再消耗150億立方米天燃氣和450億千瓦時電力作為終端調峰和循環水泵用電,就可以滿足供熱要求,綜合耗能每平米每年9公斤標煤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