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人妻av,我在野外截取一段视频,天堂网2018,少妇人妻呻呤

歡迎來到清潔供熱分會!
掃碼關注我們
您所在的位置:
鄭州熱力改制的變與不變
時間:2020-03-19 來源:東方今報
分享到
名字就是一個鮮明的符號,無論對于一個企業還是一個人來說,一旦名字出現了變更,背后必然發生了大家想象不到的變化。進入2020年,負責為省會鄭州供熱的“鄭州市熱力總公司”悄然改制,更名為“鄭州熱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鄭州熱力集團”),這讓不少市民感到好奇:為什么變更名字?更名經歷了一個什么樣的過程?更名后發生了哪些變化?對此后的供熱服務會產生什么影響?鄭州熱源不足的難題能不能解決?而我國廣大北方城市的供熱企業,又呈現什么樣的發展趨勢?

 

【事件】

 

“鄭州市熱力總公司”改制,“鄭州熱力集團”登場

 

“一場突如其來、迅速席卷全國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2020年新春佳節歡樂祥和的氣氛,也牽動著無數國人的心。面對突發疫情,鄭州熱力集團有限公司全體干部職工雖然不能像廣大醫務工作者一樣沖鋒在抗擊疫情一線……”今年2月4日下午,鄭州熱力向省會主要媒體發布名為《疫情防控守土盡責堅守崗位保障供熱》的消息,記者發現,“鄭州熱力集團有限公司”這個名字,首次出現在鄭州熱力官方的宣傳中。而在此前的26年間,一直以“鄭州市熱力總公司”的面貌出現。

 

隨后,記者登錄鄭州熱力官方網站發現,此前的“鄭州市熱力總公司”也同步更名為“鄭州熱力集團有限公司”。這也是鄭州熱力成立36年來,第二次更名。

 

據悉,上世紀八十年代,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為了加快城市現代化建設步伐,改善投資環境,適應對外開放需要,1984年6月,鄭州市編委批準成立“鄭州市熱力公司”,歸屬鄭州市經濟委員會,負責統一規劃、建設管理鄭州市集中供熱工作。

 

1985年4月,當時的城建部批準,正式將鄭州列入可采暖城市之一,開啟了鄭州市集中供熱探索之路。1987年12月,鄭州市第一個熱力規劃——《鄭州市1987—2000年市區熱力規劃》編制完成。

 

1994年3月3日,鄭州市熱力公司正式更名為“鄭州市熱力總公司”。25年后的2019年12月24日,“鄭州市熱力總公司”悄然改制,“鄭州熱力集團有限公司”登場,一個注冊資本10億元、總資產100億元的市場化、規模化、集約化的企業集團,以全新的姿態踏上了新征程。

 

按照鄭州熱力集團的說法,改制后將圍繞集中供熱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條,堅持規模增長與價值增長并重、節能環保與綠色發展并行、產業運營與資本運營并舉,著力打造規模經濟、多元發展、創新驅動、技術領先的綜合性企業集團,顯著增強對全省供熱行業的龍頭帶動作用,力爭在能源、建設、研發、科技、服務等多方面對供熱主業形成戰略支撐,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企業集團產業集群,由國內供熱行業的先進企業成長為產業領航者。

 

歷程】

 

歷經36年發展、跨越四個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

 

按照鄭州熱力集團有關人士的說法,此次改制,是鄭州熱力歷經36年發展、跨越四個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

 

1984年至1994年,也就是從“鄭州市熱力公司”成立到更名為“鄭州市熱力總公司”的十年,完成了紅專小區蒸汽廠、司家莊蒸汽廠、火車站區蒸汽廠、東明路蒸汽廠、西郊供熱管網工程五個供熱項目,實現供熱面積500萬平方米。

 

如果說第一個十年是起步創業階段,那么,1995年至2005年的10年,則是開拓發展階段。

 

據了解,1995年,鄭州熱力確立“冬季供熱夏季制冷常年發電多元經營”的運作格局,制定了中期、近期發展規劃。之后十年間,在國家政策影響下,供熱主業經歷過快速發展也面臨過舉步維艱。2005年,集中供熱面積為1251萬平方米,制冷面積24.75萬平方米。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2006年,鄭州熱力主動進行戰略調整,制定了“收縮戰線,做大做強主業,再鑄熱力輝煌”的發展戰略。

 

2007年1月,西區587萬平方米供熱面積分離出熱力公司。2008年,受國家關停小火電政策影響,興隆鋪熱電廠、鄭東新區熱源廠和東明路鍋爐房相繼關停,鄭州新力電廠三期和鄭東新區熱電廠成為北部和東部城區主熱源,當年供熱總面積為1070萬平方米。

 

進入2009年,鄭州熱力新一屆領導班子就位,他們確立了“以供熱主業為核心,持續提高集中供熱覆蓋率”的發展戰略,以構建大熱源、大聯網、大調度、大客服、大維護“五大”供熱格局為引領,鄭州市集中供熱事業步入了跨越式發展階段。

 

【形勢】

 

鄭州人口規模將達1700萬,供熱必須自我革新

 

自2009年調整發展戰略之后,最近10年,鄭州熱力以“五大”供熱格局為引領,堅持重大項目與科技創新“雙驅動”,著力提升供熱系統,提高集中供熱承載力,創造性實施了“引熱入鄭”、“煤改氣”等多項重大民生項目,打造了國內首個“一城一網”的城市熱網體系,與浙江大學研發實施了國內首個“智慧供熱”系統。

 

截至2019年年底,鄭州集中供熱入網總面積已達1.52億平方米,實際供熱面積9067萬平方米,市區熱網總長2600公里,服務集中供熱用戶130萬戶,是目前全國第三大城市集中供熱系統。

 

除了供熱主業外,他們還實施相關多元化發展戰略,產業鏈條已延伸至熱力工程設計、市政工程施工、供熱設備制造、自動化工程技術等多個領域。

 

“通過三十六年來的發展積淀,國有資產規模與質量逐年提升,鄭州熱力已經具備組建市場化、規模化、集約化集團公司的條件。”鄭州熱力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張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企業的不斷發展,激發了此次改制的內生動力,除此之外,鄭州未來的發展也引領鄭州熱力必須進行改制。

 

眾所周知,“十四五”時期是鄭州市加快推進國家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鄭州市“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部地區崛起、對外開放國家戰略,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的全新定位。

 

而在2020年初,中共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徐立毅在《求是》雜志發表《做好“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鄭州答卷》的署名文章,提出著眼于未來1700萬左右人口規模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新發展理念,持續打好基礎能力建設這張牌,建設繁榮創新、生態宜居、魅力人文、開放包容的國際化鄭州都市圈。

 

“而集中供熱作為城市基礎設施之一,在完善城市功能、服務環保民生等方面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因此,搶抓機遇,更好地助力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實現自我革新走集團化的發展道路,是實現鄭州熱力長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張舒說,改制為企業集團不僅符合黨中央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政策部署,更與企業長期的戰略定位與發展目標空前契合。

 

【變化】

 

注冊資本由2.6億元提高至10億元,依然面臨挑戰

 

鄭州熱力改制,既有“不變”又有“變”。

 

“不變”的是,改制前后都是由鄭州市政府出資的國有獨資企業,而“變”的地方在于:“鄭州市熱力總公司”成立之初,是按照《企業法》注冊的工廠制企業,主要實施的是廠長經理負責制,隨著企業與市場的逐步接軌,多年來鄭州熱力逐步形成了更加適應市場經濟的公司化運營模式,還未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2019年年底,“鄭州熱力集團有限公司”成功注冊,企業注冊資本由2.6億元提高至10億元,修訂了公司章程,由鄭州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代為行使股東會職權,建立了董事會、監事會,完善了法人治理結構,改制工作已經初步完成。

 

而有關專業人士告訴記者,改制后的鄭州熱力集團,還需要深入推進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集團化管控模式的形成、內部經營管理機制的匹配與優化等一系列實質上的改革創新工作,進一步厘清黨委會、董事會、經理層決策權責邊界,建立與完善以市場為導向的集團化運營管理機制,進一步明確集團公司職能定位和權責劃分,規范管理方式。可以說,今后還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張舒則透露,除了要做好這些工作,未來將按照集團控股型組織結構的相關要求,逐步建立健全母子公司管理模式,集團總部將更加側重于企業戰略管理、投融資管理和資本運作等核心業務,并充分發揮其資源配置優勢,提高企業的投融資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實行以產權為紐帶的母子公司管理體制來形成合力,從而顯著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資源集約化管理能力等,為鄭州熱力集團贏得更好的發展空間。

 

“對于廣大市民來說,我們只是由‘鄭州市熱力總公司’更名為‘鄭州熱力集團有限公司’,實際上,我們的改制是由量變到質變的全新飛躍。”張舒說。

 

【趨勢】

 

國內供熱企業紛紛改制,集團化成為主流方向

 

新中國成立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形成了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區集中供熱格局,廣大北方城市的集中供熱,也都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東方今報·猛犸新聞在調查中發現,進入新世紀以來,集團化與集約化已經成為我國供熱行業發展的總趨勢。

 

北京市熱力集團有限公司于2000年6月通過國有企業改制而組建,從此,首都集中供熱事業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2017年年底,太原市熱力公司改制為太原市熱力集團。2000年9月,承德熱力總公司下屬企業進行了改組、改造、資產重組,正式組建了承德熱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并實現了股權多元化。而位居東北的吉林省長春市熱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也是由長春市熱力公司改制后組建的公用國有獨資企業。

 

從國內諸多城市供熱企業改革發展的軌跡不難發現,集團化是主流趨勢,很多供熱企業還承擔著政府資產重組、提高城市基礎設施承載力、增強公用事業融資能力等方面的功能。

 

“眾所周知,集中供熱屬公用事業企業,只有實現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經營,才能增強對整座城市供熱資源的調配能力,實現規模效益。尤其對于鄭州來說,只有真正實現了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經營,才能打造足以支撐1700萬人口國際化新鄭州的城市集中供熱體系。”張舒說。

 

據了解,鄭州熱力在全國供熱行業中處于先進地位,根據中國城鎮供熱協會對國內供熱企業相關數據進行對標,燃氣鍋爐熱效率全國排名第二,目前鄭州市集中供熱系統已發展成為全國第三大城市集中供熱系統,被評為全國供熱行業能效領跑者,從企業的現狀規模、發展預期上來看,改制為集團符合行業發展的總趨勢。

 

當然,鄭州熱力改制,也離不開國企改革的大環境。

 

2015年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0年,在國有企業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而在2019年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制訂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提升國資國企改革綜合成效,勾勒出了2020年國企改革路線。

 

由此可見,在2019年年底這個時間節點,在國企改革兩大關鍵階段交匯的重要時期,“鄭州市熱力總公司”正式改制為“鄭州熱力集團”,可謂正當其時。

 

【舉措】將從三個方面著力

 

解決鄭州熱源不足難題

 

去年11月份集中供熱開啟之際,由于熱源不足,鄭州市不少小區無法入網,市民頗有意見。如今,“鄭州市熱力總公司”改制為“鄭州熱力集團”,廣大市民最關注的,還是能給今后的冬季供暖帶來什么改變,尤其是熱源不足的問題,能否得到緩解。

 

百姓冷暖,同樣引起了鄭州市委的重視。在鄭州市委十一屆十次、十一次全會上,均提出了努力爭取“引熱入鄭”、“外電入鄭”,加快推進市域煤電企業由“供電”向“供熱”轉變,由“城區”向“城郊”轉移的指示精神。

 

記者獲得的最新消息是,2020年,鄭州熱力集團將把更新的企業發展戰略與目標,與“十四五”規劃的編制緊密結合起來,立足于鄭州市的全新定位,從高度、廣度和深度來全面推動全市供熱事業的轉型升級。

 

具體來說,就是著眼于未來1700萬左右人口規模需要,與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總體規劃的發展藍圖保持一致,堅持適度超前、改革創新的原則,充分考慮城鎮化擴張的速度與范圍,以建成區為核心向周邊縣市區、功能型新區等輻射發展,統籌考慮各類清潔供熱資源的綜合開發與利用,以“智慧供熱”為引領推動供熱系統的科技創新,用鄭州供熱事業的全面轉型升級來滿足逐年增長的供熱需求,全力實現鄭州市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的戰略目標。

 

張舒透露,結合各級“十四五”規劃的編制,鄭州熱力已與清華大學等國內頂尖專業機構合作,立足于鄭州市核心增長極的新定位,正在對全市供熱的可持續發展進行整體謀劃與研究,今年將以著力解決熱源不足的瓶頸為出發點,從三個方面努力。

 

“一是進一步鞏固與提升熱電聯產的主導地位。在政府主導下積極推進熱電廠供熱能力深度挖潛,推動熱電聯產向熱電解耦雙向邁進。加大‘引熱入鄭’力度,加快實施裕中百萬機組‘引熱入鄭’配套集中供熱管網等重大民生項目,根據熱電廠的深度改造進程,同步做好配套熱網與供熱設施的升級工作。二是進一步科學布局與提升大型燃氣鍋爐房的供熱能力。積極謀劃綠博大道熱源廠、鄭汴路熱源廠等多座新建燃氣熱源。三是進一步加大清潔供熱的推進力度。在集中供熱管網覆蓋不到的區域,發展燃氣模塊機組、空氣源熱泵地熱等新能源供熱方式。”張舒說,鄭州熱力集團將從全市供熱資源的整體布局、合理調配上下功夫,著力構建“綠色高效、多能互補”的供熱能源結構,實現全市集中供熱事業的轉型升級。

【稿件聲明】:
文章轉載自合作媒體或其它網站,僅為傳播信息,不意味著贊同文中的觀點或證實文中的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盡快刪除。本網站標注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來源:CCMSA清潔供熱分會。

CopyRight 2022 清潔供熱分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4290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