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訴不斷四成產品冬季罷工
記者在研討會上獲悉,今年入冬以來,天氣寒冷,太陽能熱水器遭遇投訴不斷。包括北京、哈爾濱、廣州市消委會在內的全國24家消協(消委會、消保委)等消費維權單位,近日聯合開展了一項太陽能熱水器使用狀況調查,調查顯示:40.87%的太陽能熱水器一到冬天就無法使用。其中,真空管規格在180厘米及180厘米以下的太陽能熱水器中,有66.2%到了冬天不好用。即便能用的,也有29.4%認為要經常使用電加熱,25.2%勉強可用,9.5%因效果差很少使用。
中國消費者協會消費指導部主任張德志稱,導致上述問題主要原因一是一些小廠家質量差,包括真空管質量差、整機抗凍能力差等,此外,商家或消費者自己組裝太陽能熱水器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管路、配件多由非正規廠家生產。
“太陽能熱水器冬眠在業內并不是個例。”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太陽能企業負責人說,我國有6000多家太陽能企業,其中5000多家是中小企業,既無成熟技術工藝,也沒有嚴格檢測標準,冬天正常使用就成為空談。
皇明宣布停產180型號
研討會披露資料顯示,目前太陽能市場180以及以下型號是投訴的高發地帶。皇明太陽能公司營銷總監王久偉表示,皇明品牌已經全面停產180的型號,轉產真空管規格為190厘米和210厘米的機型。皇明多年研發冬季解決方案,推出了金品熱水機,采用400攝氏度高溫熱發電技術,二次聚光,真空管熱效率大幅提升,主機、管路配件等都圍繞冬天好用原則配置,經過了抗凍、干燒等1000多項破壞性檢測試驗。
與會一業內人士表示,調查結果意味著市場上急需重新制定“好用”新標準,引領行業升級,不然很難說會不會引發行業信任危機。
據羅振濤透露,今年太陽能熱水器總產量已經達到4900萬平方米,真空管4600萬平方米,增速15%,比2000年增長了7.6倍,行業發展看好。此外,其亦稱,此前的太陽能熱水器國家標準沒有強制性,而新的標準中有關能效標準將是強制標準,該標準已經處于報批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