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底,國內綜合實力排名前三的四季沐歌太陽能集團(下稱“四季沐歌”),投資4.5億元在洛陽落成“太陽能光熱全產業鏈工業園”,四季沐歌全產業鏈布局初步完成。
四季沐歌總裁李駿告訴本報,如同中糧打造的“從田間到餐桌”全產業鏈模式,四季沐歌也將通過從掌控原材料到最終產品的全產業鏈規劃,從產品制造商向系統集成方案服務商轉變。
四季沐歌未來的定位是新能源企業,包括太陽能光熱采暖、制冷的服務方案提供。這個市場的規模將達3000-5000億元。
急待洗牌
在新能源行業中,太陽能光熱是我國為數不多的掌握了核心技術并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的行業。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國,市場規模已達800億元。預計2011年這一規模將達到近千億元。
但現實的情況是,太陽能光熱產業是一個亂象叢生的草根產業。2000年初,這個行業有3000-4000家企業,而如今經過洗牌,全國光熱企業依然有1000多家。
李駿介紹說,因為技術門檻低,行業內存在眾多小作坊,這些企業通過購買核心部件——真空管,進行組裝生產,其產品在質量、性能和售后服務方面都難以保證。這也是太陽能光熱產業之前一直難以做大的重要原因。
國際太陽能技術促進轉讓中心主任喜文華也認為,現階段太陽能光熱行業魚龍混雜,隨著資本的重視,光熱產業將進入規模化競爭時代,只有少數“大企業”可以存活下來。缺乏產品供給、終端服務能力的小品牌,將會被逐步淘汰。
李駿則預測,未來太陽能光熱產業將出現類似家電業中海爾、美的這樣的國際化品牌。“消費者對大品牌的認同感將加速這一行業的洗牌,下一階段,我們要通過打通全產業鏈來鞏固行業霸主的地位。”
全產業鏈
記者了解到,四季沐歌將圍繞兩條全產業鏈進行打造:一條是生產制造,從掌控原材料到最終產品;一條是市場模塊的全產業鏈,研發、制造、營銷、服務、人才五位一體化。
目前,四季沐歌正在打造從礦砂——高硼硅玻璃毛坯管——航天管——熱水器的全產業鏈。公司還將根據“北斗星計劃”——以北京為中心,連接遼寧、山東等構成五大生產基地,并籌建西南、華南兩個生產基地,實現全國戰略布局。
業內不具名人士稱,事實上,國內大部分太陽能熱水器企業都并不具備真空管的生產能力,而需向真空管生產商訂購,但真空管易碎且運輸成本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行業發展。
該人士還表示,未來僅靠采購核心部件,開展組裝生產的小企業,將進一步依賴于擁有全產業鏈的上游供應商。“這也將為四季沐歌等大企業加速行業洗牌提供更多籌碼”。據悉,四季沐歌洛陽項目建成達產后,將成為我國太陽能光熱行業單體規模最大的光熱產業基地。
李駿坦言,四季沐歌希望通過全產業鏈的構建,形成一個立體的產業系統,成為參與制定游戲規則的人。
未來出路
太陽能光熱產業已經迎來了政策的春天。“十二五”發展規劃中,首次明確提出未來五年內,政府將直接投資四萬億元用于新能源、節能環保技術等九大行業的發展。
橫跨“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的太陽能光熱,成為各級政府和產業政策中的“香餑餑”。資本開始重點鎖定這個已自生自滅20多年的行業。
相關投行人士稱,“同光伏產業"兩頭在外"的現實相比,光熱在原材料和市場方面更具有優勢——國內已擁有完整產業鏈,且擁有龐大國內市場做支撐。”據了解,皇明、力諾等行業排名前十的企業都在完善從上游原材料開采到終端產品的全產業鏈打造。
李駿表示,未來隨著產業鏈完善,太陽能熱水器產業的市場份額會集中到三四個品牌上。實現品牌價值100億、進入中國民企500強,是四季沐歌未來五年中的計劃。
李駿還稱,未來太陽能光熱采暖和制冷等多元化產品將成為光熱企業發展的重點,且除單純完善產業鏈外,“還要從賣產品轉向賣方案,從制造向服務實現轉變。”據悉,四季沐歌未來計劃在國內建立七個基地,同時開拓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