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落基山研究所常務董事Iain Campbell
隨著城市化、人口及收入等水平持續上升,全球制冷需求也在不斷提升。然而,有數據顯示,制冷作為影響氣候變化的最大終端用能行為之一,若對其不加以控制,到2050年,僅住宅建筑制冷帶來的全球升溫幅度將至少達到0.5攝氏度。對此,國際能源智庫落基山研究所常務董事Iain Campbell向記者闡述了他的觀點。
中國能源報:作為重要生活需求之一,制冷領域的能源使用情況如何?
Iain Campbell:制冷作為當今世界一項重要的生活“舒適品”,帶來的能耗正不斷增加。1990-2016年,全球建筑制冷能耗增長2倍以上,其中近70%增長來自住宅建筑。
從使用方式來看,空調系統是目前滿足制冷需求的主導技術,尤其是房間空調器。如按照目前的常規制冷發展需求測算,我們預計在2016-2050年,全球房間空調器數量將從12億臺升至45億臺左右,數量增長近2.7倍。
中國能源報:這些增長將帶來哪些影響?
Iain Campbell:房間空調器保有量增長,必然推動電力需求進一步增加。預計到2050年,其用電量將占全球電力需求總量的16%左右。屆時,全球需要新建約2000吉瓦發電裝機,以供應新增房間空調器所需的5400太瓦時/年的電力,這相當于目前美國、日本和德國的年用電總量。用電需求增加使得各國政府不得不加大電力基礎設施投資。根據國際能源署發布的報告,截至2050年,全球新增發電裝機的資本支出將達到1.2萬億美元。
同時,制冷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也在加重。雖然全球多國已經簽署《巴黎協定》,但因制冷能耗帶來的碳排總量仍在大幅增加。預計到2100年,制冷能源需求或將達到本世紀初水平的50多倍,僅房間空調器的增長就將造成地球表面升溫0.5攝氏度以上。制冷能耗未來的增長情況,其實比《巴黎協定》預測的更為嚴峻。
中國能源報:面對升溫危機,現已做了哪些應對工作?尚面臨哪些挑戰?
Iain Campbell:為提升節能水平,早在1987年“蒙特利爾協定書”基加利修正案通過后,我們就在制冷技術方面展開了許多研究,從能效角度出發,了解現有制冷設備的能耗水平,挖掘它們的最大能效值。
然而,這些研究遠遠不夠。例如,直到目前,主流制冷技術還是100多年前就已出現的蒸汽壓縮制冷技術。空調行業的系統能效的提升依然受限,缺乏變革性的創新技術,相比太陽能等技術更新,其進步速度過于緩慢、行業門檻相對偏低。
同時,消費者在購買空調設備時,更關注品牌、價格等“前期成本”,往往忽視背后隱藏的能效、用電等因素。市場失效,導致制造商們不夠重視能效,也沒有充分推動技術創新。
中國能源報:圍繞上述挑戰,您有哪些好的建議?
Iain Campbell:首先我們應充分認識到,空調雖帶來了舒適的制冷服務,卻也造成了全球氣溫升高等代價。目前急需找到一種更快減少制冷排放的替代解決方案,從整體上消除制冷能耗增加帶來的氣候影響。另外,制定和確保有效政策的實施,是推動市場走向高效制冷的關鍵杠桿。比如,可采取最低能效性能標準、建筑能效規范、設置設備能效標簽、稅收及補貼等多種手段,形成一套高效的政策組合。
在技術層面,我們發現,經傳統蒸汽壓縮制冷系統改進的技術可實現2.5倍能效提升,自然冷卻和高級除濕技術可將系統能效提高至3.5倍。空調室外機部分還可集成光伏發電裝置,從而帶來顯著的節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