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贊嘆的不僅是它的規模,更是它的技術。它利用工業余熱,冬季供暖,夏季制冷,而且采用世界最先進的豪根道IIVO智能控制系統和溫室種植技術,實現了農業的高質高效。
3月9日,記者走進這座位于嶧城區榴園鎮的華沃智慧農業產業園,深入了解它的獨特之處。
“國家倡導現代農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我們華沃(山東)水泥有限公司投資建成智慧農業產業園,對水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工業余熱進行二次利用,發展智能溫室種植,通過網絡及與國內大經銷商合作進行銷售,既節約了資源,做到了節能減排,又做到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產業園負責人肖都剛介紹。
華沃智慧農業產業園總投資20億元,規劃面積1500畝,其中一期投資5億元,占地600畝,建成后年銷售收入可達到1.5億元,解決就業150余人。產業園于去年9月開始棚體安裝,10月同步育苗,目前,已建成12萬平方米玻璃溫室和3萬平方米日光棚溫室、1萬平方米水肥車間和育苗車間。
園區的建設采用了國際先進技術,由世界一流農業院校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提供建設支撐,聘請國內具有荷蘭高新農業技術的專家全程指導,采用世界玻璃溫室頂尖結構,結合中國元素設計建造,所有構件均符合出口歐美及日本標準,工藝先進,性能優越。
在單體連棟智能玻璃溫室,記者看到,碧綠的番茄長得郁郁蔥蔥,不日即將成熟。長長的懸掛式鋼絲蔓繩,有利于作物攀爬生長,增加產量。成排的管道通往室內各個方向,筆直的采摘軌道,既用來運載采摘車,也用來運輸余熱轉化成的熱水或者冷水。
“我們的余熱供暖和制冷系統是與海爾集團合作開發的,通過對水泥企業余熱回收再利用,可以節約生產成本60%左右。”肖都剛介紹。
在管道林立的水肥車間,技術人員湯均告訴記者,園區采用智能控制系統,依托大數據云計算自動采集、監測、分析農作物生長環境信息,并利用物聯網技術,精準調控棚內的溫度、濕度、施肥量、澆水量等,科學調節農作物生命規律,延長生長周期,實現智慧化管理、標準化生產。
在考察了單體連棟智能玻璃溫室后,市農技站副站長秦競表示充分肯定:“這是國內一個比較先進的現代化智能溫室,溫度、光照、環境,非常適合蔬菜作物的生長,對蔬菜的產量和品質都非常有利,符合現代化智慧農業的發展方向。”
據了解,項目全部建成后,產業園每畝可實現產值30萬元,相比傳統農業產值增加上百倍。園區建成后,還將深化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積極申報國家產業創新中心、省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基地等項目,帶動倉儲物流、科普體驗、觀光度假、休閑養生等關聯業態大發展,著力打造成為全國智慧農業、循環農業、科技農業的樣板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