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的出風口
機房監測溫度
風機統一開閉
2009年,借著全市開展“中小學校舍安全加固工程”的東風,黃河道小學(即現在的南開區科技實驗小學)開始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提升改造。“太陽能建筑供暖與制冷系統”被引入該校,使1000多名師生告別了傳統暖氣片取暖的時代,整個教學樓能根據天氣變化自調“體溫”,就像一臺自動“冷暖空調”。昨天上午,記者走進這座本市唯一的“太陽能”學校,體驗到首冬太陽能供暖的舒適與潔凈。
體驗
沒有暖氣片照樣挺暖和
黃河道小學已更名為南開區科技實驗小學,擴建后的校舍紅白相間、煥然一新。推開玻璃門,走進教學樓,頓時感到濃濃的暖意,具有良好保溫性能的雙層玻璃門窗將凜冽的寒風關在外面。
與普通的校舍不同,在南開區科技實驗小學里看不到一組暖氣片。這所小學采用了全新的“太陽能建筑供暖與制冷系統”,這套系統使整個教學樓能根據天氣變化自調“體溫”,冬天室溫保持在18℃以上,夏天室溫保持在26℃左右。
對話
能耗降八成年省十多萬
負責后勤工作的梁東偉說:“傳統的取暖方式不僅不環保,還很費錢。往年整個學校一個冬天的采暖費十五六萬元,現在這筆費用就節省了下來。從安全方面來說,鍋爐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必須24小時有專人值守。以前每間教室都裝有吊扇,吊扇對學生的安全也構成了一定的威脅。現在吊扇拆除了,用太陽能系統吹出的冷風更涼爽,也更舒適。”
該校德育處主任劉嬿說:“使用太陽能系統后,老師和學生都明顯感到學校里的空氣清新、干凈了許多。”
這套“太陽能建筑供暖與制冷系統”的設計者之一、天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綠色能源課題組的韓立君告訴記者:“據估算,使用這套系統,一年總耗電量低于每平方米30千瓦時,降低建筑對傳統能源消耗的80%。對新建的建筑物而言,這套系統的初始投資與傳統制冷供暖方式相差無幾,因本系統采用太陽能、輻射能等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系統,后續運行費用很低。如果趕上陰雨天,系統不能收集到充分的太陽能時,會啟動電能進行補充。該校目前只采用了太陽能系統,如果配套使用‘聚合系統’,則不必當太陽能不足時開啟電能,將會更加省電。”
保溫
看得見出風口看不見管道
每間教室的屋頂設有三個風機出風口,與中央空調出風口形狀相似,太陽能系統提供的冷、暖風便是從這些出風口送到教室中的。墻體內部還隱藏著“秘密機關”——內部埋有若干約兩指粗的管道,通過它們來完成教室溫度的冷暖調節,并起到保溫效果。所以內墻觸摸起來并不像普通墻面那樣冰冷。
調溫
旋鈕控制低中高三擋
辦公室內,風機的控制開關設置在墻壁上。旋鈕式的開關不僅可以控制風機的啟動和停止,也可以控制溫度高低,“低、中、高”三擋,教職員工可任意調節。教室里的風機則由遙控器調控。
總控太陽能產業聯盟
一樓機房隨時監控室溫
在教學樓一樓,有一間專門控制該套系統的機房。機房內擺放著一臺一人高的控制器,控制器上設有操控面板,分別控制教學樓內墻體和所有風機的溫度,墻體的溫度顯示33℃,風機溫度顯示37℃。經過一定的熱量散失,最終教室內的溫度在20℃以上。
學生放假時,老師還要到校工作,教室內的風機就統一關閉,辦公室內的風機開放。有課的時候,周一到周五早上7點左右學生到校前將開啟全校的風機,晚上學生下課后關閉教室的風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