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20年陸續出版《話說世界》20卷叢書
人生欲求安全,當有五要。一是清潔空氣,二是澄清飲水,三是流通溝渠,四是掃灑屋宇,五是日光充足。
——南丁格爾
在全球變暖引起氣候惡劣變化的今天,節能減排已成為世界各國的追求。在英國倫敦西南郊的薩頓鎮,有一座小區蜚聲國內外,自從2002年建成以來,該小區曾獲得一系列重大獎項,并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參觀學習。這座小區就是世界上第一個零二氧化碳排放社區——倫敦貝丁頓“零碳社區”。
低碳建筑
小區有著獨特的外觀結構,與以往的建筑風格不同,該社區將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理念灌入到建筑設計和構筑過程中,從而實現小區從建筑選材到居民入住、生活出行等低碳排放一站式成型。該建筑由世界著名低碳建筑設計師比爾•登斯特設計,目前是英國最大的生態環保社區。在建筑材料的選用上,為了不造成資源浪費,建筑構筑過程中的許多材料均取材于工業和建筑廢料。由于靠近一座廢棄的火車站和被拆毀的建筑廠房,“零碳社區”建造過程中的許多鋼材、玻璃等均就地取材,這不僅大大降低了建筑成本,也使得建筑在制造過程中減少了10%以上(約800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零碳供暖
為降低居民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零碳社區”通過利用太陽能等非石化能源。為應對英國冬季的寒冷天氣,建筑師對屋頂、墻體及地面進行特殊設計,均采用高質量的絕緣材料,從而保障了冬季的室內溫度。墻體的構造也使用夾心設計,在墻體中填充絕緣纖維,有效防止室內溫度外散,達到冬暖夏涼的舒適效果。另外社區的樓頂安裝了搖頭式通風裝置“風帽”,可根據風向調整風口,從而將室外的空氣引入室內,達到空氣凈化效果。此外,通風設備內部的熱交換器可回收排出廢氣中的大部分的熱量,并將之傳導至引入室內的新鮮空氣,有效防止能量外散。
貝丁頓社區的屋頂看著像煙囪一樣顏色各異的裝置是通風口,該通風口在進行室內外通風的過程中,不會導致屋內熱量流失。屋頂植被可有效保持室內恒溫,使房屋冬季保溫,夏季屋頂植被開滿鮮花很好地裝扮了整個社區。鋪設在屋頂的太陽能電板能也能有效保證居民用電。
小區內設有廢物利用發電廠,并將發電過程中的熱量用于居民用水加熱,社區內的每戶家中都裝有熱水筒,既可用于輔助取暖,也可讓居民采用其他冷水加熱設備,節約能源。又可用于冬季。采取這些保暖措施后,居民家中就不必再安裝其他耗能取暖設備,這就減少了一大塊能源消耗。零碳社區還采用屋頂綠化的方法保持室內溫度,將半肉質植物覆蓋于屋頂,大大減少了冬天室內的熱量散失,既起到綠化美觀又降低了居民在采暖制冷的能耗的作用。設計師鄧斯特介紹說,“零碳社區”或者說是“低碳社區”可針對不同的氣候環境實施多樣化設計方案,可以在更多的國家和地區推廣。此外,零碳社區的房屋也有獨特的雨水回收和房屋綠化方式。由于倫敦降雨量豐富,通過對雨水以及生活污水的回收利用,可大大節約自來水使用量。屋頂和花園的雨水收集設施通過管道把雨水引入房子下面的儲水器里,經過過濾后用于衛生間清洗和綠化植物灌溉。
綠色出行
為引導用戶綠色出行,減少私家車使用,零碳社區設計師也在增加電動車使用和太陽能利用方面下了功夫。社區每戶都安裝了太陽能光電板,居民家中的熱水和電車充電都來自暖暖的陽光。這些太陽能電池板可為40輛汽車提供電力。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自行車和電動車的使用機會,為私家車主提供其它選擇。此外,社區在配套設施建設上也采取了減少居民開車遠行做法。社區的公寓和辦公室聯合開發,給居民提供了在家辦公的機會,小區內配有商店、咖啡店、帶托兒功能的健身中心等設施。在小區內的商店也給居民提供新鮮蔬果送貨上門,大大減少了居民開車出行的機會。
貝丁頓社區綠化狀況較好,綠化植物能有效改善城市空氣質量,植物不僅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還能吸附有毒氣體。圖為貝丁頓社區開放的郁金香。
小專題:節能減排
節能減排,從廣義上來說,節能減排是指節約物質資源和能量資源,減少廢棄物和環境有害物(包括三廢和噪聲等)排放;狹義而言,節能減排是指節約能源和減少環境有害物排放。
《話說世界》是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由著名世界史專業教授和研究員組成編委會,由世界史專業教授和博士為主組成創作隊伍。《話說世界》共20卷,每卷約25萬字,并配450幅左右精美圖片,內容囊括了從史前至2018年的世界歷史。詳實充沛地介紹世界歷史的方方面面,全景展示世界歷史的曲折發展軌跡,并以豐富精美的圖片再現歷史現場。
【內容簡介】
《全球時代》(待出)是《話說世界》的第20卷,當今的世界,是全球化、信息化的時代。人類的政治組織、經濟往來、文化形態與社會生活正以不可逆的態勢被信息狂潮所席卷,全球化正滲透到這個世界的每個角落。當今的世界,是危機與希望交織的時代。劇烈的社會變遷、多元共融和全球化的發展似乎讓人類空前團結起來了,空間上的隔閡與心中的芥蒂正在消除。各種族和民族之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相互了解,世界大同的夢想似乎近在咫尺。當然,在這一偉大“希望”之下,危機也正悄然侵蝕著人類文明。環境污染、核危機與極端主義等等,無論哪一個,都似乎擁有毀滅一切美好的潛在力量。
【主編簡介】
顏玉強,南京大學歷史系1989屆英國史碩士。畢業后在人民出版社擔任編輯。1995年,與出版界前輩共同創立北京大江流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擔任總編。2015年至今為獨立圖書策劃人。代表性的策劃并主編有《西方哲學畫廊》(7冊,貴州人民出版社)、《中外文明同時空》(6卷,入圍第11屆上海圖書獎,獲得首屆文匯•彭心潮優秀圖書出版基金 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再現世界歷史》(100冊,臺灣暢談出版社)、《再現世界地理》(100冊,臺灣暢談出版社)、《再現中國地理》(100冊,臺灣暢談出版社)。 著作:《戊戌變法》(臺灣莎士比亞出版社)、《五四運動》(臺灣莎士比亞出版社)、《海上人事》(鷺江出版社)、《青田人在荷蘭》(中國華僑出版社)、《安徽人文地理》和《安徽城市地理》(臺灣莎士比亞出版社)等。譯著:《牛津英國史》(合譯,商務印書館)、《里根自傳》(合譯,東方出版社)。
【作者介紹】
邵政達,南京大學世界史專業博士,江蘇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教授。著作有《新航路的開辟》《世界盡頭的發現——大航海時代的歐洲水手》等。
初慶東,南京大學世界是專業,華中師范大學副教授、博士后,先后在《世界歷史》《史學理論研究》《史林》等國內高水平刊物上發表論文十余篇。
黃金寬,南京大學世界史博士,浙江師范大學講師,主要論文有:《論南非祖魯民族認同的形成》《殖民地農業發展計劃與非洲農村反抗的興起——以英屬東南非洲為中心》等。
傅益東,南京大學——倫敦國王學院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專業為世界史,南通大學講師,主要論文有《論近代英國工廠制的興起:以隆貝斯織廠為中心》《論英國近代醫療行業的發展等》。
王英,南京大學世界史博士研究生,發表《克里斯蒂娜——特立獨行的瑞典女王》《保守與激進的交融》等。
丁美麗,廣西民族大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