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在于推進各領域減排降耗。據統計,人類80%的碳排放來自能源消耗,目前能源結構以化石能源為主,造成大量碳排放。中國目前尚處于工業化進程當中,使得這一形勢更加嚴峻。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碳排放總量113億噸,能源領域的碳排放量98億噸,占全國總量的87%。能源轉型成為邁向碳中和的重中之重。
施耐德電氣中國區高級副總裁、能源管理低壓業務負責人李瑞
綠色能源管理正當時
碳中和目標推動下,能源領域將出現新特征。一方面,在能源供給側實現清潔替代,新能源將迎來快速發展。數據顯示,在2060年碳中和的情景下,非化石能源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將從今天的15%攀升至2050年的50%。其中,電力作為公認的最清潔的能源形式,電氣化趨勢將顯著提速。
另一方面,在能源需求側實現電能替代,同時促進能效提升的數字化轉型不斷加速。數字化不僅提供了業務可視化和能源消耗可量化的基礎,還可通過數字化實現整合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在供給側和需求側的運轉效率。數字顯示,通過數字化管理分布式電力,能將發電和用電過程的碳排放縮減到1/6。
施耐德電氣認為,清潔電氣化與數字化技術所產生的疊加效應是推動能源管理升級的最佳方法,唯有如此才能成就從供給側到需求側全鏈路低碳化蛻變,并于今年提出“綠色能源管理”理念,賦能能源供給側和需求側企業實現高效低碳轉型,邁向綠色可持續發展。
基于綠色能源管理理念,施耐德電氣可提供從專業頂層設計咨詢,到軟件系統,硬件產品,再到全生命周期服務,幫助客戶達成從能源生產、傳輸、存儲和使用全生命周期中實現綠色、可靠、高效的能源管理目標,而憑借中低壓、強弱電、軟硬件和源網儲荷四個一體化的獨特優勢,全面滿足供給側清潔能源優化配置與消納,需求側電能替代和多能互補,及雙端數字化及能效水平提升等多重需求。
精準出擊降碳“痛點”
2021年2月1日《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也于7月16日正式上線,首次從國家層面將溫室氣體控排責任壓實到企業。無論是供電側還是用電側企業,如不積極改變現有模式,只能通過碳交易被動實現減排目標。然而,碳交易市場成本過高,“買碳”并非一條可持續的途徑。反之,主動推進低碳化生產運營與技術升級,則更加明智且可持續。
然而,用電側行業類別眾多,對配電要求不盡相同,主動降碳任務艱巨。結合對電力敏感型和密集型行業的專業洞察,施耐德電氣基于綠色能源管理理念,根據不同行業特點,為企業量身定制專屬解決方案,圍繞降碳“痛點”,主動精準“出擊”。
首先,在電力密集型行業,耗能巨大,節能需求較高,施耐德電氣將重點落在“節能降耗”。以樓宇行業為例,據統計,樓宇行業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的近40%,隨著城鎮化趨勢的加快,這一數字或將持續上升。零碳樓宇的建設和運營非常重要。在美國馬里蘭州,施耐德電氣旗下AlphaStruxure公司與第三方綠色能源公司合作,幫助區域公共安全總部應對建筑和基礎設施老化、區電網彈性方面挑戰,通過施耐德電氣EaaS(能源即服務)整體解決方案,成功幫助公共安全中心總部建筑實現零碳化,并為客戶節省4百萬美金維護費用。
其次,以軌道交通、食品飲料、制藥等行業為代表的電力敏感型行業,對電能質量和可靠性要求更高,施耐德電氣將重點落在“提質”與“增效”。對于以數據中心、醫療、半導體、冶金化工等行業為代表的電力密集兼敏感型行業,施耐德電氣多管齊下,組合出擊。以數據中心行業為例,施耐德電氣集合全球400多名數據中心專家和2000多名可持續發展顧問的智慧,通過創新可行的戰略方向、高效的數據中心設計、提升運行效率、可再生能源策略咨詢、脫碳供應鏈五大策略,打造碳中和數據中心,讓數據中心客戶在全球范圍內的可持續發展成為可能。
另外,伴隨電網技術的持續發展以及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將有更多能源消費主體轉變為能源“產消者”,通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參與到能源生產、存儲、共享等各個環節。芬蘭Lidl配送中心的一座數字化倉庫,就憑借施耐德電氣的解決方案實現“脫胎換骨”。此項目通過采用施耐德電氣EcoStruxure微電網和EcoStruxure樓宇運營解決方案,將綜合樓宇管理系統與智能微網融于一體,構建了利用100%可再生能源、在任何氣候下都能運行的配電設施,并實現高達70%的能源成節約本。作為芬蘭第一座采用冷暖一體化系統的建筑,這一系統可以儲熱以供冷天使用,或將余熱供應給城市供暖網。而且,這一配送中心還能為芬蘭系統運營商提供電網服務,助力增強電網穩定性。
通過使用綠色能源管理解決方案,將幫助企業在整個生態價值鏈中實現系統性的效率提升,推動循環經濟,節約能源和資源。不同行業客戶可減少最多50%的碳足跡,節省高達60%和75%的資本及運營支出,提升50%設備可用性和25%場所安全性,并節約30%的成本。
零碳進階不斷拓展
作為可持續發展的踐行者和賦能者,施耐德電氣從試點到規模覆蓋,從自身踐行,到賦能生態圈綠色升級,再到助力零碳園區、零碳城市建設,對“零碳”的探索實踐不斷拓展、從未停歇。
作為全球較早關注可持續發展,并將其作為核心戰略的公司之一,施耐德電氣承諾,到2025年,在公司運營層面實現碳中和;到2030年,在公司運營層面實現凈零碳排放;到2040年,供應鏈運營層面實現碳中和。為應對氣候變化,施耐德電氣一方面大力使用清潔電力和新能源,目前施耐德電氣全球80%的電力消耗來源于可再生能源,未來實現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積極利用數字化提高能效,施耐德電氣13家工廠被工信部認定為綠色工廠,占比達中國工廠的57%。
為完成碳中和目標,開放合作并立足需求的創新必不可少。施耐德電氣于今年正式啟動“綠色能源管理創贏計劃”,通過與生態伙伴與中國創新生態圈密切合作,協同創新,一同為加快落地數字化和低碳雙轉型提供助力。同時,施耐德電氣還與明陽智慧能源集團在風電領域,與深圳中瀚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數據中心領域,與寧德時代在新能源充電站儲能技術,與上海孿數科技在電網數字孿生領域等方面,深入開展聯合創新,結合各自優勢,積極推進創新解決方案的驗證與規模化應用。
隨著城鎮化趨勢加快,城市已成為經濟增長及碳排放的核心源泉。零碳產業園區、零碳城市建設在推進脫碳化進程方面,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施耐德電氣擁有覆蓋電網、城市基礎設施、建筑、數據中心及工業制造等關鍵領域的數字化解決方案,能為城市的低碳轉型提供全面支持。其中,施耐德電氣聯合合作伙伴,幫助德國歐瑞府零碳科技園完成了從廢棄煤氣站到歐洲第一、世界領先的零碳園區的轉變。2020年世界經濟論壇(WEF),施耐德電氣和意大利國家電力公司(Enel)共同發起“系統效率倡議:凈零碳城市”,以期與社會各界通力合作,力爭到2030年實現全球100個城市的“凈零碳排放”轉型。2021年初,施耐德電氣與Enel、WEF聯合發布全球性框架報告《凈零碳城市:綜合方法》,提出以“全系統節能增效”的解決之道來逐步實現“凈零碳”城市的目標,為城市系統高效的低碳發展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路線圖。
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施耐德電氣新一輪進階之路被賦予更為深刻和豐富的內涵與使命感。施耐德電氣期待憑借綠色能源管理理念及解決方案,不斷推進能源轉型理論研究與實踐,為中國乃至全球的能源轉型與低碳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