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劉芳芳報道 為進一步了解行業、企業對宣傳工作的需求,更好地服務建材行業發展,10月9日,《中國建材報》社在北京召開了改革傾聽會,21家主要協會負責人參加會議,為報社改革建言獻策。
中國磚瓦工業協會副會長耿佩表示,建材報是建材行業不可或缺的媒體平臺。而對于建材行業來說,宣傳既要體現共性,也應體現個性,要根據不同行業的特點進行專題、深度報道。同時建議報社打造適合建材行業宣傳的全媒體平臺,對行業進行全方位、大批量、多層次的報道。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秘書長曾慶東提議,建材的范圍十分廣泛,報社可以有選擇地將報道范圍擴大,不拘泥于傳統的水泥、玻璃、陶瓷等板塊;另一方面來說,可以結合國家主要宣傳方向,講好建材人自己的故事。
中國綠色建材產業發展聯盟固廢專委會秘書長秦文臻從報道內容和人才培養上給出了建議。他表示,報社報道要有聚焦點,深度了解行業趨勢,報道行業下一步的經濟增長點。同時,要培養跑口記者,跟蹤行業熱點,進行連續、深度報道。
作為建材報忠實的讀者,中國建材企業管理協會秘書長張思豐直言不諱,報社當前的報道內容導向不太明確,深度也有所缺欠。“有些不太解渴。”張思豐表示,作為建材行業唯一一家中央級報紙,作為行業的耳目喉舌,建材報要探討和思考行業發展的難題,抓好大事件和導向問題。現在建材報的“腿”太短了,很多來自一線的案例都十分鮮活,可以采寫。
玻璃行業是最早一批在建材報開設專版的行業,作為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秘書長,周志武表示玻璃專版自開設以來反響良好,成為很多大型玻璃企業負責人的必讀刊物。接下來的報道,建議從政策法規對行業的影響、市場環境的變化、引領行業自律等方向下功夫。讓報道貼近企業、貼近行業,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做好產業鏈上下游報道。
中國建筑防水協會駐會副會長陳岳指出了報社的優勢所在,一是報社可以深入培養行業深度分析媒體人,這是協會和企業無法做到的;二是自媒體雖然速度快,但在深度和權威性上,報社更具有競爭力;三是報社媒體合作能力強,可以滿足宣傳推廣的需求。
中國木材保護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黨文杰提議,報社報道內容聚焦社會熱點,增加細分領域深度報道,提升讀者的認知度和可讀性。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建材報應增加定位差異性,增加原創性、深度性、內容性,提高站位,挖掘痛點,整合資源。
“通過這份報紙,我們能獲得什么?”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秘書長孟弋潔以設問引出了自己的觀點,報社必須有自身的定位,要有觀點,有方向,有態度,不能只作表層報道,缺乏引領性、觀點性文章。
中國石材協會副秘書長田靜也提出,建材報要加強導向性,多刊發評論,刊發觀點性文章。她同時表示,紙媒有自身的優勢所在,報道時要展現多方觀點。作為行業報,建材報站位要高,為不同行業發展提供借鑒經驗。
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叢飛認為,建筑節能并不是一個點,而是一條線。建材報在進行報道時,要在政策的宣貫、解析等方面下功夫,大力宣傳優勢企業、技術,形成標桿效應。將建材報打造成企業離不開,政府信得著的媒體平臺。
中國加氣混凝土協會朱瑞勝表示,加氣混凝土行業是小眾行業,希望幫助行業提升知名度,加強與協會之間的合作。
中國建材機械工業協會東朝莉提出,建材機械屬于特殊產品,希望開設專版,挖掘其他行業對建材機械產品的需求。
中國砂石協會蒙華表示,如果設立專版,可以針對行業共性,在專版上進行聯動報道。張朋則建議,建材各行業關聯度很高,同一企業涉及多個行業,建材報可以統籌統抓。
全聯房地產協會裝修產業分會秘書長陳忠莉指出,報社宣傳要更多關注部品部件,從應用端切入,挖掘行業問題,找到解決方案。報社和協會加強合作,緊密聯系,形成集群效應,打造傳播矩陣。
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陳媛也提出了將報社報道范圍擴大的建議,同時表示,在觀點報道上,報社要更加大膽和超前,利用好協會資源,對領域進行深度研究,提升專業性,多關注家居和裝飾裝修領域。建材報有專業技術,可以加強直播等新媒體的推廣使用,提升競爭力。
中國絕熱節能材料協會鞠麗對建材報開設“禁用巖棉保溫制品是否可行大家談”專欄表示感謝,希望建材報繼續發揮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為行業排除憂慮,解決難題。建材報作為專業資深媒體可以更好地深度報道行業熱點事件,挖掘企業行業背后的故事。
作為曾經的媒體從業人員,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清潔供熱分會秘書長陳講運表示,建材報必須要擁抱變化、及時變革,要明確自身定位,要抓住典型性和代表性,增強行業權威。
在中國玻璃纖維協會趙劍軻看來,建材報是十分有影響力的平臺,建議記者對接專業協會,提供更有深度的報道。希望建材報能夠搭建建材人自己的平臺,向全網推廣。
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會長潘東暉表示,作為中央媒體,建材報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新媒體傳播速度是快,但良莠不齊,而且報道不深,建材報可以從此處突圍。另外,報社有內參渠道,這個必須要用好。行業想反映但又沒有渠道反映的問題,可以通過建材報的渠道傳遞到上層。
《中國建材報》社社長張立君作總結發言。他表示,建材報作為內容提供者,既是服務商,又是制造商。我們要思考報紙的價值在哪里,如何更好實現移動時代專業報紙內容價值的最大化,我們要厘清讀者定位,以讀者、機構和市場的需求為導向,探索下一步的改版和發展工作。專業報要追求與產業、行業的一體化,要探索紙媒與新媒體的一體化,推進多種經營模式的一體化,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一體化。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傾聽來自產業的各個方面的意見、建議,構造媒體與產業的命運共同體,不斷提升我們的權威性、專業性,提升影響力和媒體價值。在融媒體時代,發揮好建材報在服務國家大政方針、服務產業進步、服務企業發展等方面的獨特作用和價值。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纖維復合材料再生分會副秘書長張軍、中國水泥協會張叢,《中國建材報》社副總編輯李予陽及報社主要部門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