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器》記者獲悉,淄博聯創聚氨酯有限公司開發出一種可用于生產太陽能熱水器水箱保溫層的“全水型發泡技術”。該技術用水和生物基聚醚多元醇(NOP)分別替代發泡劑和石油基聚醚多元醇(PPG)生產聚氨酯保溫層,且無需改變傳統發泡工藝中的“黑料”。
與傳統發泡技術相比,“全水型發泡技術”的最大亮點在于綠色環保。
傳統太陽能熱水器水箱保溫層聚氨酯發泡所用發泡劑多為HCFC-141b,雖然該物質對臭氧層的破壞小于CFC-11,但對臭氧層仍存在破壞作用。以水為發泡劑替代HCFC-141b,對臭氧層的破壞降為“零”。而且,HCFC-141b是石油基制品,采用“全水型發泡技術”,在避免紫外線污染的同時,也降低了石油消耗。
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制造太陽能熱水器水箱保溫層每年需消耗6萬~8萬噸聚氨酯泡沫,這就意味著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石油資源。而利用NOP代替PPG生產聚氨酯保溫層,可以有效減少對石油資源的消耗。淄博聯創開發的以植物油為基礎的NOP,各項性能均可達到甚至超過PPG的性能,已在包括太陽能熱水器在內的多個領域成功應用。
太陽能熱水器在聚氨酯發泡過程中和報廢時會產生大量廢棄聚氨酯泡沫,而聚氨酯泡沫燃燒毒性大,自然分解又需要100多年,大多廢棄的聚氨酯泡沫最終成為了“白色污染”。目前,一些具有社會責任感的能熱水器企業已經開始在一些領域采取應對措施,如太陽雨、力諾瑞特都在嘗試使用HFC-245fa發泡劑。然而,這種發泡劑雖然不會破壞臭氧層,但仍然存在污染問題。
“全水型發泡技術”的NOP為植物基,降解速度要快于PPG類物質,若再添加特殊光降解劑,可以實現對聚氨酯泡沫降解速度的有效控制。普通聚氨酯泡沫自然降解需100年以上,NOP聚氨酯泡沫塑料則可控制在30~50年,而添加了特殊光降解劑的NOP聚氨酯泡沫塑料,暴露在光線中5~10年就會分解,在沒有光線時,降解速度并不加快。這樣的特性既可以滿足太陽能熱水器的保溫需要,在水箱報廢拆解后又可以快速降解,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對環境的保護。
但是,目前采用“全水型發泡技術”做出的保溫層較厚,還無法直接應用于冰箱和冷柜。據悉,淄博聯創聚氨酯有限公司正在積極研發用于冰箱、冷柜的“全水型發泡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