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提高的產業集中度
產業集中度高低是衡量一個產業成熟與否的標準。行業專家指出,隨著太陽能被推上國家“十二五”重要章程,中國太陽能規范化進程加快,目前產業集中度相對較低的狀況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產業集中度指市場上少數企業的生產量、銷售量、資產總額等方面對行業的支配程度,它不僅代表著企業競爭的實力,同時也是行業成熟的標志。據悉,與德國、美國西歐國家相比,我國工業企業產業集中度很低,而太陽能新興產業尤為突出,難以達到規模經濟的要求。對此,力諾瑞特總經理申文明告訴記者,首先,客觀條件上,中國地緣遼闊、氣候繁多,“太陽能”與太陽緊緊相連,中國不同地區的陽光照耀強度、氣候與溫度相差甚遠,直接造成多數太陽能產品功能性部件差異;其次,主觀因素上,中國正處于市場經濟發展中階段,在活躍輕松的市場環境刺激下,各類太陽能企業應運而生,行業混亂、競爭無序不可避免,相對集中的產業群很難形成。他坦言,“如何用新技術、新產品、大市場、大格局提升行業競爭門檻,拉動行業核心競爭主線,是當務之急。”
依托大市場形成大格局
據力諾瑞特市場總監劉建力介紹,力諾瑞特全力打造的太陽能鍋爐項目,將在“十二五”期間撬動全國約13000億的市場總量。而大市場的背景之下,還將會帶來行業大格局的變化。
太陽能鍋爐是第一次在全國大范圍實現了太陽能從低溫向高溫、熱水向熱能的轉變,真正帶動了產業的轉型升級。在全國燃煤鍋爐約40多萬臺的市場空間下,力諾瑞特的太陽能鍋爐項目將直接拉動行業每年為國家節約原煤約40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8000萬噸。這一可觀數據不僅直接為“十二五”節能減排做出重要貢獻,且后期會使全國高效太陽能鍋爐的產品集中度大大增加。通過優勝劣汰,一批有核心競爭力的太陽能企業將因此脫穎而出,以熱能應用為主的工業耗能將成為中國太陽能市場的主力軍。屆時,熱能高效的新太陽能鍋爐將通過三個方面助力中國太陽能產業集中度的提升:一是過濾中小企業、聚焦實力派企業;二是向熱利用領域靠攏、提升產品集中度;三是采用全國普遍適用的太陽能CPC中溫集熱器與鍋爐集成熱力系統屏蔽地緣不利因素,避免產品功能性差異。憑借三個支撐點,我國太陽能行業不久將在全國形成大企業、大市場、大品牌、大領域的產業集中度較高的大格局。
集中并不等于壟段
中國太陽能行業協會秘書長羅振濤指出,未來5年,中國太陽能行業將有意培養5-10家具有影響力的實力派企業,并漸漸形成以這些企業為核心的新能源經濟群。按照“二八”理論,一個健康的行業市場,應該是力諾瑞特、皇明、太陽雨、四季牧歌等幾個大企業擁有80%的市場份額,而其他中小企業市場份額的總量應控制在20%左右。
作為國家火炬計劃濟南太陽能特色產業基地,力諾瑞特開始重視太陽能熱能利用領域,為產業集中度的提升、行業規范化進程做出業績。最早應用在熱能領域的CPC-U中高溫太陽能集熱器,便是依托于力諾瑞特中高溫技術,它的研制成功完成了中國太陽能從熱水到熱能利用的轉變;其自主研發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中高溫太陽能集熱產品,使熱能利用從家用領域拓展到了工業領域。此后,力諾瑞特還將中高溫技術不斷升級,高溫領域預達到300-500℃,并在2010年聯手上海交大致力于將此技術應用于太陽能空調產品上。直至2011年太陽能鍋爐項目的開建,使力諾瑞特帶動行業大規模走向熱能應用領域,并使太陽能產業集中度第一次得以大幅提升。
有關專家指出,提高產業集中度是行業發展的方向。太陽能企業只要秉承“行業健康化、企業價值化”的理念,太陽能產業最終將會形成完整的“生態鏈”。到時候,穩定有序的市場會自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