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涼,熱水器的使用開始進入高峰期。今年以來,煤電氣的價格不同程度地上漲,讓不少人大喊能源消費負擔加重。而在陽光豐沛的廣州,太陽能熱水器卻難以推廣,白白地浪費了天賜的能量。
買臺太陽能熱水器還得“偷運”?
在廣州某小區,物業管理公司以“安裝集熱器會影響高層住宅的外觀”為由阻撓業主安裝太陽能集熱器。鑒于物管公司的強勢,業主們也只能選擇使用電熱水器或者燃氣熱水器。但也有人不服,這位業主是個律師,通曉國家鼓勵使用清潔能源的相關法律和法規,認為物業公司的規定不合理,他偏要斗一斗,但要躲過保安的盤查將集熱器運進小區就不容易。
他向記者講述了與小區保安斗智斗勇的經歷。第一次,商家運送到大門口時,保安看到是太陽能熱水器就攔住不給進,說本小區不能安裝。于是,他想了一個妙法:他駕駛自己的座駕在前邊緩緩行駛,讓商家的運貨車跟他的車之間保持半人寬的距離。作為業主,他的座駕保安不能攔阻;而半人寬的距離,保安又插不到兩車之間去,就這樣才將太陽能熱水器“偷運”進自己家。
不僅是高層住宅,很多別墅區也會對太陽能集熱器的安裝進行限制。番禺某小區有不少斜坡頂的聯排別墅,本來很適合安裝太陽能集熱器,但管理處要求集熱器只能安裝在斜坡式房頂的背面,即以在樓下行人的視線以外為標準。如此一來,北向的別墅還好說,正好利于太陽能的采集,而南向的別墅就只能安裝在背陰處,采集的光熱少得可憐,用戶得不償失。
業主王先生購買的聯排別墅裝修前,按照管理處的規定繳納了4000元押金,裝修時在樓頂安裝了一臺太陽能集熱器,為充分采集熱能裝在了樓頂正面。房子裝修好后,管理處來驗收,說他的集熱器違反了安裝規定,因此要扣掉全部押金,王先生為此犯了難。最后,還是先拆掉了集熱器,等拿回了押金后再裝回去,此時管理處也拿他沒辦法。可是這樣折騰也讓王先生很惱火:國家明明提倡使用太陽能,物業管理公司憑什么百般阻撓。
為美觀而棄用清潔能源?
實際上王先生遇到的麻煩決非個別現象。
記者走訪了廣州多個樓盤,發現多數物管處都不太支持太陽能集熱器的安裝。如“××家園”,不允許安裝,理由是天臺空間有限,且屬于公共空間;“翠×小區”,允許安裝,但只能裝在陽臺,不能裝在天臺;“××花苑”,允許裝在陽臺,要想裝在天臺,需要物管處勘察現場后才能決定是否批準。
他們反對的理由是安裝太陽能集熱器會影響小區美觀,天臺是公共空間,不應占用。此外,高層樓房住戶較多,而樓頂面積有限,如果裝集熱器過多容易破壞屋面防水層,屋頂的承重能力也會受到影響;在設計建筑時,開發商并未預留樓頂通水管道,業主安裝集熱器后往往就把通水管吊在室外,這樣既不美觀,也會埋下安全隱患。
對以上說法,業主們多持不同意見。他們反問:如果說影響景觀,空調的室外機懸掛在外墻面就不影響景觀?至于說占用公共空間,北方的許多城市陽光沒有廣州這么豐沛,樓頂卻布滿了集熱器,人家就不怕占用公共空間?
一位業主說,每次坐飛機到昆明上空,起降時都可看到樓頂密密麻麻的太陽能集熱器,除了覺得當地清潔能源推廣得好,并不覺得有礙景觀。而根據《廣東省公共和居住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一體化設計施工及驗收規程》(征求意見稿)規定,只是對集熱器安裝的牢固程度和防滲標準作了嚴格規定,并未提到所謂影響景觀和擠占公共空間的問題。
而國家建設部一位前副部長曾介紹,歐美發達國家非常鼓勵居民使用集熱器,不管安裝位置如何,只要利于采集光熱即可,并不強調所謂的影響景觀或者是占用公共空間,而且,鑒于集熱器價格較高,購買者還能得到政府3到6成的補貼。
更讓業主們不解的是,推廣清潔能源是國家政策,小區的物業管理處有什么權力阻止呢?
專家建議:推進太陽能熱水系統與主體建筑一體化
針對以上爭議,記者采訪了廣東省太陽能協會的相關專家,專家們認為:太陽能作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政府要對其使用加強政策扶持;同時,鑒于目前集熱器安裝使用中存在一些誤區,還要做到科學管理。
專家表示,太陽能集熱器屬于朝陽產業,市場還很不規范。許多用戶自己購買各種部件,再找人簡單地安裝一下即投入使用,這樣會給今后的安全造成隱患,這也給阻撓安裝者提供了口實。至于水滲漏、打穿墻體、影響承重等問題,只要集熱器是合格產品、安裝技術人員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做好科學管理,這都不是太難解決。現階段最大的障礙還是在于對于樓盤外觀的影響,這可以通過推廣太陽能熱水系統與主體建筑一體化來解決。
集熱器可在陽臺安裝,但陽光的輻射量相對于裝在天臺來說較小,而且也確實影響觀瞻。所以,太陽能利用的理想狀態還是推行太陽能熱水系統與主體建筑一體化,實現集體供熱,這又涉及到科學管理。可在樓頂實施”戴帽工程”,統一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這樣既能對樓房起隔熱、防漏的保護作用,還可解決觀瞻問題,又能實現太陽能的合理利用。要這樣做,政府的政策支持將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而且,鑒于高品質的太陽能集熱器價格較高,政府也要適當地給予補貼。《廣州市民用建筑節能管理條例》將于年底出臺,有望對集熱器的使用能夠做到政策扶持和科學管理。
另外,要采用“多能互補”的形式,在允許的范圍內盡最大限度利用太陽能,當太陽能滿足不了能源需求的時候,再用電、燃氣等其他輔助能源做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