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石林總裝機容量為166兆瓦、總投資達90億元的大型太陽能并網光伏電站
發展充滿陽光
由于地處低緯度高海拔,因此我省擁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云南太陽能產業發展可謂充滿陽光。研究表明,云南年平均日照時數約為2200小時,僅昆明地區,太陽能輻射年均5461兆焦/平方米,也就是說,昆明每一平方米土地一年所獲取的太陽能相當于1500度電所產生的能量,而云南太陽能最優質的資源主要分布在麗江、大理、楚雄等地。據測算,全省每年接受的太陽輻射相當于731億噸標準煤所產生的能量,可以開發的太陽能儲量達到75.75%,相當于555.88億噸標準煤燃燒釋放的能量,太陽能發電裝機可達到1.5億千瓦以上,超過水電可裝機容量的50%。“云南發展太陽能產業的陽光資源條件,僅次于西藏。”云南三奇光電董事長夏天如是說。
不僅僅是陽光資源,目前太陽能光伏發電主要使用的單晶硅片,其生產原料硅石也是云南富集的礦產資源,而且分布在水電資源豐富的地區,為生產多晶硅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證。而我省水能資源居全國第二,占全國總蘊藏量的15.3%,可開發裝機容量為9776萬千瓦,向家壩、溪洛渡等一批大型水電站建設正在快速推進,這些都將為發展太陽能產業提供充足能源保障。
而另一種更高效的太陽能光伏材料鍺晶片的原料鍺在云南的儲量占了全國的三分之一強。權威地質資料顯示,全國已探明鍺礦產地約35處,保有儲量約3500金屬噸,遠景儲量約9600金屬噸,其中,云南鍺資源已上儲量表的有12處,保有儲量為1182金屬噸,占全國上表儲量的33.77%,而云南褐煤中伴生鍺遠景儲量可達2000~3000金屬噸。
科研領先全國
很少有人知道,我省在太陽能利用研究上具有領先優勢。“云南師范大學太陽能研究一直都是全國領先的。”太陽能光熱系統著名配件生產商江蘇光芒科技公司總經理朱慶國說,他不但想方設法從云南招納太陽能利用技術人才,而且一見朋友就推銷云南在太陽能利用方面的研究成果。據悉,云南師范大學太陽能研究所研制的太陽能電池已經在我國發射的科學衛星上進行了掛片試驗,同時該所開展的太陽能與建筑結合一體化研究成果建成了采光面積最大的太陽能游泳池,“目前云南可以說是全國重要的太陽能產業研發基地。”
云南師范大學最近聘請了英國劍橋大學教授、英國皇家工程院GehanAmaratunga院士為擬建的“太陽能轉化-存儲材料與器件中-英聯合研究開發中心”的首席科學家,攜手共同構建具有國際水平的研究開發平臺,開展太陽能及相關的納米材料、器件與電力電子系統等核心技術研究開發,帶動和促進云師大人才的培養和學術水平提高,促進太陽能利用成果的產業化,共同打造在國內外具有競爭優勢的研究開發平臺。
在太陽能轉化利用研究領先全國之外,云南在太陽能新材料方面也取得了積極的成果。云南冶金集團冶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引進改良西門子法及熱法回收四氯氫硅技術、成套設備,云南銘永硅業有限公司引進日本向瑪公司生產太陽能級和電子級多晶硅專利技術及冷氫法回收技術和成套設備,為云南發展光伏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5年實現380億大產業
作為近兩年來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材料生產國,中國已是全球發展太陽能的主要參與者,更為重要的是,我國正在從太陽能材料的大供應商轉變為超級消費市場。而云南太陽能產品的市場優勢正在凸顯,目前,我省生產的太陽能級多晶硅市場售價為110美元/公斤,而采用日本企業生產的太陽能級多晶硅市場售價達到了140美元/公斤,太陽能組件國內市場是12元/瓦,而國際市場是14元/瓦,而且產品供不應求。
在資源和技術的支撐下,我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府為引導,堅持前瞻性與可行性相結合,大膽實驗并推廣運用國內外先進技術,加快太陽能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搶占技術高地,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云南太陽能產業初步規劃到2015年達到380億元的銷售規模,其中,多晶硅產能達到1.5萬噸,太陽能電池1200MW,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太陽能熱水系統達到500萬套,實現銷售收入80億元。
省工信委相關人士透露,云南太陽能產業將重點發展太陽能多晶硅及電子級多晶硅,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組及組件、太陽能熱系統4大產品,構建曲靖多晶硅及多晶硅、單晶硅晶片產業化基地,昆明楊林太陽能級多晶硅及單晶硅產業基地,昆明經開區太陽能電池組件產業化基地,昆明高新區太陽能電池用鍺晶片及高效太陽能電池產業化基地,玉溪太陽能光熱產業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