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儀式現場
據了解,力諾瑞特太陽能鍋爐項目是目前規模最大、系統最完善、水溫最高、太陽能與工業結合最好的系統,它依托于其耗時五年、投資1.2億元研發的太陽能熱能應用系統技術,意在為燃煤、燃氣、燃油鍋爐做高效熱力補充,實現對造紙、食品、化工等八大工業生產的熱能利用,并力圖在“工業綠動力”后續產業的帶動下,實現對全國13200億的工業熱能市場總量的開發。
我國工業能耗自1996年以來一直占據全社會總能耗的70%以上,工業與太陽能的結合始終是難以攻克的課題。對此,業內專家稱,工業用熱溫度較高,以造紙、食品、煙草、木材、化工、醫藥、紡織、塑料等八大工業行業為例,其用熱溫度大部分在80℃~250℃之間,要使太陽能在這些產業中順利應用,必須在核心太陽能功能部件上達到較高溫度。力諾瑞特太陽能鍋爐項目正是在CPC中溫集熱器與鍋爐集成熱力系統之上,采用企業獨有的全玻璃真空中溫鍍膜管、CPC反光板等技術,通過聚焦吸收更多的太陽熱能,將15℃左右的冷水加熱至95℃,為10噸燃煤鍋爐提供預熱熱水,再由鍋爐將95℃熱水加熱成150℃蒸汽,突破了國內原有集熱器的低溫限制,解決了中國太陽能中高溫工業熱利用技術的難題。
該鍋爐系統集熱面積達5200平米,整個系統每年可節約標煤1156噸,減排二氧化碳3005噸,一經完善形成成套技術后,還可以在建筑節能和太陽能空調上得以應用和推廣。據了解,目前國際節能減排主要有四個方向,一是提高現有能源的能效,二是使用可再生能源,三是碳儲存,四是使用核能,力諾瑞特的中溫鍋爐技術實現了提高能效和使用新能源的雙軌前進,代表了國際節能的正確方向。中國太陽能熱利用委員會主任羅振濤則表示,“該技術是太陽能在工業領域應用的典范,標志著我國中溫技術在升級中走向成熟,是民族工業的驕傲。”
“工業綠動力”恒促工業降耗產業化推廣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周長益在指導“十二五”節能減排工作時指出,雖然“十一五”期間工業節能量超過了6.5億噸標準煤,工業節能取得初步成效,但從長遠看,我國工業節能減排工作仍然面臨一系列挑戰。目前,我國消耗了全球16%的能源,卻只創造了全球8%的GDP。所以,“十二五”要根本性扭轉粗放型增長模式,必須重視工業降耗的產業化推廣。
為縮小我國能源利用與經濟增長之間的落差,在太陽能鍋爐項目發布之時,力諾瑞特同步啟動了“工業綠動力”的計劃,該計劃以CPC-U型中高溫太陽能集熱器及成熟的運行系統為基礎,依靠力諾瑞特上海交大太陽能研究院技術研究平臺,目的是為工業生產提供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能源動力。為使計劃長久有效的執行,公司還在企業內部設立了中高溫大項目事業部。總經理申文明坦言,在公司“二五規劃”(2011年—2015年)期間,“工業綠動力”將作為力諾瑞特子品牌在工業領域重點推廣,核心目標是實現印染、紡織、造紙、海水淡化等8個行業10%的熱源替代,五年內推廣工業用熱面積1170萬平方米,總節約標準煤196萬噸,減排514萬噸二氧化碳。
中國太陽在工業領域的應用要走在世界前列,力諾瑞特中溫150度的技術開發,不僅搶占了太陽能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實現了太陽能應用從民用向工業的真正轉變,促使民族工業年節約原煤最高可達4000萬噸;更把太陽能工業熱能應用的觸角延伸到了國外,隨著相關數據的完善,這項技術將被推廣到世界各個角落,為全球能源危機作出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