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太陽能協會在“消費與民生”3•15大型公益活動中,組織了經國抽、地抽和行抽合格的九家會員企業,向全國消費者集體作出了退一賠一的質量承諾,重申嘉興太陽能主體是健康的。
而后,《浙江市場導報》、《中國企業報》等大眾媒體記者,再次踏勘,證實了這個事實,并發表了長篇報道。
全國太陽熱水器產業,今年遇到了“倒春寒”,又疊加“海寧質量門事件”,在市場滌蕩中,嘉興太陽能日子怎么過?情況有何變化?成了業內關心的話題。
[一]兩極分化越演越烈
一、經海寧市政府地毯式排查,占總數不足0.02%的制假造劣小作坊,基本上已消聲滅跡。但仍有極少數的利用夜間頂風作案,冒牌“海爾陽光”、“四季牧歌”,不過已無攪局之力。
二、在數百家三線及雜牌中分化劇烈,年產銷數百萬的雜牌,出貨困難,下滑60%,處于等死狀態,估計至年底將關閉幾十家,而產銷二千萬以上的三線品牌,由于質量有保障,經營誠信,市場下滑不過10%,而其中“太陽村”等不少品牌反而增速在50%以上。
三、二線品牌如斯帝特、同濟陽光、家得樂等,感覺有的冷,但以去年同期比,產銷均有增長。
四、50%的低端真空管和支架企業,生存十分困難,面臨倒閉邊緣,而“配件質量聯盟”企業,因都在為一、二線品牌配套,增速勻在30%以上,不少企業供不應求。
總之,這個產業集群正面臨一次大洗牌,兩極分化只是洗牌初的動作,所以說主體是健康的,預計今年與去年比產銷總量下降與全國同步。
[二]轉型升級、冰火兩重天
一、近二百多家雜牌小企業,大多又是夫妻老婆店,由于意識、人才、資金問題,無法提升產品質量,處于生死掙扎階段,有的請了外銷人員進入出口渠道,以彌補內銷困境,令人擔心的是如此低端產品,又低于成本價出口,靠的是出口退稅,一旦國外索賠,毀的是我民族產業聲譽。
二、360條真空管生產線,50%是不合格產品,為搶奪客戶,激戰低價,乃至個別廠家以低于成本價搞不爭當競爭,已危及行業。
三、對于那些有憂患意識、有社會責任的良心企業都紛紛感到轉型升級的緊迫性,至少有數十家二三線品牌在做產品升級,近十家企業在開發承壓水箱,還有七、八家企業抱團為熱電聯產項目做配套,更有多家已開始策劃做平板集熱器、空氣能熱水器、空氣集熱管乃至生產平板鍍膜板芯……,形成了一道風風火火的亮麗風景線。
四、目前,浙江桑樂已引進德國產平板集熱器自動生產線,年內目標產銷20萬平米,浙江萬寶近月將安裝年產5萬臺空氣能熱水器自動生產線,浙江斯帝特、浙江開樂也將啟動承壓冰箱生產線,浙江錢江潮已在考慮引進先進的平板鍍膜生產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協會已引進鈦納米制備發明專利,研發鈦晶內膽,并已在多家企業試制。
一邊是踏踏實實進行轉型升級,一邊是冷漠迷茫等待被洗牌。轉型升級冰火兩重天是在市場滌蕩中嘉興太陽能的寫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