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維:站在衛星看世界
蔣鐘偉的目標是把“太陽城”打造成為美國首家集產、研、展、銷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型太陽能基地,建設一個中國太陽能企業、產品、品牌拓展美國市場的理想圣地。環特作為中國合作方,全面代理此項工程,有必要提一下的是,位于德克薩斯州“太陽城”的建設計劃能夠施行,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環特這個企業所擁有的成功推廣經驗和優質產品。企業去異地生產MADEINUSA.的產品,同時讓品牌得以延伸。在資源的整合方面,也占有很大的優勢。
把企業搬到國外去,這是中國太陽能企業發展的一種新模式。但這種模式,是不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很好的機遇才能完成?這是很多與環特相似的企業所擔心的,也是這些企業遲遲沒有作為的原因之一。
很多企業的現狀在于產值產量大卻沒有形成競爭合力。據了解,我國太陽能光熱生產已成為世界太陽能光熱發展的個中翹楚,其中重要的生產企業和品牌,不啻世界領先的科技與發展水平。擁有各種太陽能生產制造企業千余家,已逐步形成規?;涮住⑸鐣止f作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但相當部分太陽能企業還僅在簡單生產、制造和代加工的產業鏈低水平階段,少有自主品牌,更缺乏能在國際上叫得響的知名品牌,研發和營銷的高級人才匱乏,整體產業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環特模式的構建在初步已讓我們看到,企業正在做一個全球的資源整合,蔣鐘偉正在努力讓他的企業像一個衛星,站在地球的高度,去看中國,看美國??吹聡?,看意大利,看非洲。整合資源的優勢日漸明顯,因為現在這個社會只有合作才能達到共贏。
在其它行業,很多企業都是以集團軍的形式對外作戰,而太陽能企業卻更多處于單打獨斗狀態。在一些海外的重要市場,中國企業之間甚至互相拼殺。針對這一狀況,就需要眾企業著手整合資源,建立同業聯盟、產業鏈聯盟、消費鏈聯盟、品牌聯盟……
整合產業鏈,走出國門。環特希冀于將眾多小企業聯合起來抱團出海,共同維護中國太陽能在國外的影響力。開創中國新興民營企業抱團出海的創新模式。
新戰略:組建聯合艦隊
不少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太陽能行業內已經有不少企業開始將自己90%以上的產品銷往國外了,也就是說,這些企業已經對試水國際市場做好了心理準備。當然,國際市場對于大環境中的金融以及產品要求更加嚴格,也對于習慣了中國國內市場環境的企業提出了新問題。
企業走出去說明不少企業已經在產品制造領域內擁有了較好的生產基礎和配套協調能力,一些企業家們也不乏胸懷全球市場的魄力。但現代商場越來越少有單槍匹馬式的創業英雄。尤其是在海外市場,面對復雜的競爭環境,企業更需要一種新模式,或者聯合起來,或者形成資源有償共享機制,以便贏得更多國際話語權。
環特的成功在于,其著力打造的企業走出去新模式,說白了就是企業缺技術就為他們提供技術缺資金就為他們提供資金。一條完整的代理供應服務產業鏈,提供了開放、公平、透明的運營環境,吸引了合作伙伴的加入。蔣鐘偉曾經表示,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環特倡導卓越和責任,做企業不是追求一枝獨秀,而是要滿園春色。積極投身并引導行業健康發展,把產業做大做強。
一國一代理的差異化國際發展之路中,環特“鏈接者”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在每一個國家尋找合作伙伴,并成為互為一體的一個整體。其“精細化分工、產業鏈整合,合作共贏”的新模式,或將成為中國第一家在國外建立的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性太陽能產業基地的企業。環特內部負責相關國際事務接洽的負責人表示,太陽能光熱的國際化發展或將帶動世界太陽能光熱行業的整體提升。該負責人由衷地說,“我們要走一條民族品牌發展之路,一條未來發展模式的新路。環特國際化之路正在不斷擴大、衍伸,希望能夠為更多的企業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
新模式:本土化經營
不少中國的制造業企業,經過這么些年的發展,都開始注重本土品牌的國際化問題。
出征國外市場,首先要能抗擊“風浪”。想在國際市場建立自己的公司,這里面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品牌的國際化延伸,國外市場的認同問題。這也是企業所面臨的最困難問題之一,行業外企業所遇到的,太陽能企業同樣也要面臨。第二個就是整合市場。資源、人才、優惠的條件等等。本土企業對本土的這些資源整合上有非常大的優勢。到了境外市場,整合這些資源的時候,不太適應。因此我們看到,在敲定美國太陽城的建設計劃之后,環特國際化的一步步深入,除去招商外,品牌打造以及相關外延的發展也進入了軌道化的合理運轉。
前段時間,媒體報道,中東一些國家的中資企業遭到破壞,就是原因之一,就是這些中資企業的管理者甚至工人,都是從國內派過去的,在企業中沒有當地人員參與經營和管理。
作為一個外向型發展企業,做出口這些年,已經擁有國際操作的經驗。而環特模式的獨特點在于,開拓市場上企業選擇當地的企業合作,實行服務本土化,“美國人比中國人更了解美國,德國人比中國人更了解德國人”,這是一個合作型社會。其次,開拓市場時,選擇當地有技術、有市場渠道的企業合作,降低成本。再次,科研院所的平臺利用,為新產品的開發、改造做鋪墊。保障人才優勢,通過培養內部人才,同時引進國際、國內人才,來滿足需要。
環特借助平臺,實現中國生產到國際生產的跨越。對于企業形象、產品銷售都是個提升;另外實現了品牌利潤。民族品牌是一塊金字招牌,能夠在國際市場上試煉,對于企業未來的前景以及長足的進步發展,都將起到利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