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魏 萍 李孟龍 陳未鳴)“別看這小小的一間房子,可以裝下全村一年左右的垃圾呢!”近日,北侖白峰鎮盛岙村黨支部書記張仕信指著新建成的太陽能垃圾減量化處理房告訴筆者。
盛岙村全村1400多口人,每天產生的垃圾在1噸左右,通過處理房減量化處理,一年只需要集中清運一次垃圾,大大降低了清運費用。
據了解,太陽能垃圾減量化處理是指利用太陽光照提高生活垃圾分解的環境溫度,加快生活垃圾分解,實現垃圾減量。白峰鎮農辦有關負責人說,與盛岙村緊鄰的雙岙村太陽能垃圾減量化處理房也已同步建成。
雙岙、盛岙兩村位于白峰鎮峙南山區,交通不便。過去處理兩村垃圾的雙岙垃圾填埋場因不符合相關環保規定不久前被關停,兩村的生活垃圾要得到有效處理,只能集中運送到鎮里的垃圾處理站,壓縮后再運到楓林垃圾焚燒場焚燒或填埋,不僅路途遙遠,運輸成本高,還容易在運輸途中造成二次污染。
筆者看到,盛岙村太陽能垃圾減量化處理房位于白洋公路邊、落水坑山腳下,大概80平方米,設有垃圾分類處、難分解垃圾堆放處和可分解垃圾降減室。其中可分解垃圾降減室為其主體部分,包括出入口、排污、紅外燈、折射玻璃、活性炭吸附顆粒等。張仕信說,村里的保潔人員將收集的垃圾在這里進行簡單分類,把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且難分解垃圾整理出來,可降減的生活垃圾則倒入降減室。經過降減室處理后,垃圾總量可削減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