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80年代太陽能發展初期,如何最大化利用太陽能熱水器實現自然加熱、節能低碳是當時最大的目標。而30年后的今天,我國太陽能事業已經健步跨入高水平、多層次、高效率的快軌,以太陽能應對全球能源危機成了當前重要核心課題。
21世紀,中國太陽能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大批太陽能企業涌現并一度陷入跑馬圈地、低價競爭的行業循環中,造成在中溫技術之前,太陽能應用全都止步于熱水利用的層面。直至2010年,力諾瑞特以填補150℃溫區技術空白的太陽能全玻璃真空集熱管和真空管集熱器,實現了太陽能應用從熱水到熱能的轉變,開辟了太陽能采暖制冷、海水淡化、工農業用熱等多個應用領域。
國家“十二五”產業發展目標顯示,要實現2020年我國節能減排40%—45%的總目標,必須加大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的能源結構占有率和貢獻率。那么,在工業耗能占據全社會總耗能70%之多的背景下,顯然太陽能工業熱能應用是當務之急,而工業用熱集中在80℃—250℃的現實也成為擺在太陽能企業面前的一大難題。
“中溫實現了熱能利用,如何將太陽能應用到耗能更大的工業領域是解救全球能源危機的一大關鍵。”在熱能成功應用之后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力諾瑞特總經理申文明如期實現了這一夢想,2011年5月,力諾瑞特集熱面積達5200平方米、節約標煤達1156噸、減排二氧化碳3005噸的太陽能鍋爐系統全面啟動。而這正是基于力諾瑞特早有的太陽能CPC中溫技術之上,與新開發的鍋爐集成熱力系統結合而成。
相比于太陽能熱利用技術的階段性攻關,“建筑一體化”則浸滲在整個行業的發展過程之中。9年前,當熱水器還只停留在民用階段時,為解決太陽能無序安裝引起的物業糾紛,針對當時太陽能熱水器無法滿足建筑多樣化的要求,力諾瑞特提出了熱水與建筑結合的理念,并且引進、消化、吸收了德國的分體式太陽能熱利用技術,研發出第一個可與建筑結合的分體式太陽能熱水系統,至此,行業邁出了“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的第一步。
隨后,力諾瑞特在濟南、上海、青島、海南等地建設了千余個太陽能工程,并在工程實踐的基礎上,力諾瑞特又以國內第一部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圖集——《太陽能熱水系統建筑一體化設計與應用》標準圖集,確立了太陽能納入建筑領域的“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管理”技術標準,并成為行業唯一一個“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
準確把握市場需求是企業發展的先決條件,低碳時代,節能減排已經成為社會焦點問題之一,而建筑節能、工業節能更是國家節能減排的重中之重,力諾瑞特正是抓住了這一有利時機,“搶先第一步”“走穩每一步”“邁大每一步”,在持續技術革新助推行業三大轉折之后,也成為企業快速發展的鮮活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