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太陽界》記者就是奔赴參加在日照市召開的山東太陽能質量聯盟推進會暨太陽能建筑一體化高峰論壇。在那里,從賓館向后望去幾乎所有屋頂都安裝上了太陽能熱水器。而在采訪日照市太陽能行業協會會長張守勤時,他也自豪地告訴記者,日照市的太陽能熱水器普及率達到了99%,足見普及率之高。
2009年10月,《南方周末》記者曾撰稿《山東日照:“太陽能城”一夜長成?》,文章里面談到“這里尚沒有一家上規模的太陽能工廠,沒有行業協會,也沒有科研中心,甚至缺乏一份嚴謹的發展計劃。”對日照太陽能發展現狀頗為擔憂。而在一年后,日照太陽能行業協會正式成立,張守勤這位樸實、自強的漢子眾望所歸成為協會會長,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不會想象,原來這位會長竟是一位身體殘疾的企業家。而就是在他的積極推動下,協會才得以成立。協會的員工也告訴記者,協會成立后吸收了很多外來先進的理念,比如整合資源,建立“集團軍”事宜。而張守勤在接受《太陽界》采訪時也證實了這一點,“日照太陽能企業規模普遍不大,真正叫上名字的并不多,但是,我們抱起團來便是一個大集團。我們要組建日照太陽能“集團軍”,下設子公司,統購統銷,樹立‘日照太陽能’整體品牌與形象。”而就在記者想更多了解詳細資料時,協會的員工說到,這些新的理念都裝在張會長的腦子里。
仍然是這次會議,山東太陽能行業協會、濟南太陽能行業協會、日照太陽能行業協會、臨沂太陽能行業協會、滕州新能源商會、國家節能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太陽能產品檢測室、北京市新能源協會領導以及山東太陽能企業的企業負責人悉數到位。協會會長張守勤還說,今年8月份,協會將把日照最美麗的地方——海灘廣場,邀請相關企業展示風采。這些都足以表明,日照太陽能協會和企業正在敞開懷抱邀請同行來到日照,讓大家看到一個正在成長中的日照太陽能企業團體。
有句話說得好,與其一起成長,才能與其一起分享。有多少人或者企業真正能做到一起成長,一起分享的目標。日照太陽能行業協會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成功組織了日照太陽能企業組團參加各地太陽能展會,并邀請行業專家前來授課,建立科研中心與基地,這都讓我們看到一個成長中的“日照太陽能品牌”。
無獨有偶。一年前江蘇江南太陽能熱利用聯盟正式成立,也采用了類似日照太陽能行業協會的做法。常州博士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夏建業就曾經做過形象的比喻,“在不銹鋼提價前,我們聯盟成員集體進行采購,這就節省了很大的費用。”
所以,對于中小型太陽能企業來講,規模小、產量小、利潤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太過落后與保守,不具備“OPEN”的心態,這才是最大的問題。日照市作為“太陽能城”的城市品牌遠沒有山東德州“中國太陽城”的名氣與聲望,這些都緣于德州只因為有皇明太陽能大力推動與發展。像“中國太陽谷”、“世界太陽城大會”等等,這些國際事件充分奠定了了德州“中國太陽城”的城市品牌。而日照太陽能企業“抱團”發展,相信也能達到爭做“太陽能城”的目標。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還能頂一個諸葛亮呢?何況日照還有張守勤這樣積極的推動者與熱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