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造價25萬美元、6個集裝箱拼裝成的Y字型空間、一應俱全的室內家具電器、全部由太陽能供給居家用電的“陽光集裝房”吸引了眾人眼球。
記者在現場看到,總共90平方米空間,可容納一家人“舒適”生活的太陽能房子,地上鋪竹木地板,房屋一側有一張可折疊雙人床,床收起后即是柜子。另一側是設備齊全的廚房和衛生間,屋頂架設的太陽能面板提供用電和熱水,生活用水由污水凈化系統處理。中間小小的客廳兼具餐廳和書房的功能。房屋南北通透,每2個集裝箱呈120度夾角拼裝的設計為住戶提供最大角度的景觀。集裝箱鏈接處的落地玻璃門直通向外接的露臺和前后院。只有房屋兩側碩大的金屬插鎖,才會提醒人們這座可愛的房子與笨重的集裝箱有聯系。
“天花板、墻壁、地面都裝有高性能的新型真空保溫板;將太陽能熱水集熱與空調廢熱回收,集成為一體,提高了太陽能的總體利用效率”,項目負責人、同濟大學綠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譚洪衛介紹了太陽屋集成的多項建筑節能技術,比如利用導光管將自然光引入用于室內照明,屋頂配置有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系統,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資源等。
此外,居室內環境監測、能源管理、設備管理等全部實現了數字化、信息化、可視化,住宅的產能、能耗、居住環境等數據信息能實時直觀展示,還可利用3G手機等移動終端進行遠程監管。
環保和價廉物美是整個設計團隊的理念。太陽屋項目學生負責人、同濟大學建筑學研二學生華國棟說,“國際上這類環保屋的造價標準通常為40萬美金,我們使用可回收綠色材料,只有25萬美金,更容易為民眾接受”。
方便快速拆裝、遠途運輸,又可利用現有結構,在不同場地條件下靈活拼搭出不同的組合空間是“陽光集裝屋”的又一個特點。譚洪衛介紹說,這種建造模式可以推廣到廢棄集裝箱改造、災區臨時安置屋搭建等眾多工程項目中。
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由美國能源部發起并主辦,每兩年一次,每屆在全球范圍內選拔20所大學參賽。每所參賽大學的學生團隊要設計、建造出一座以太陽能為唯一能源的太陽能住宅,并配備全套日常家用電器及家具等生活設施。“我們希望未來太陽能十項全能大賽也能在中國、在上海舉行”,同濟大學副校長李永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