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在洪樓南路2號院內,記者見到了老人們做的一臺太陽能熱水器和一臺太陽灶。太陽灶做得像太陽花一樣,能跟隨著陽光慢慢地擺動,而太陽能熱水器則像個U形槽,和平常見的太陽能熱水器差別很大。
看著這倆略顯奇怪的“寶貝”,60多歲的曹會元老人甚是高興,因為這是他與兩位老伙計張博林、崔長洲用了3年時間才造出來的,直到前不久才最終定型。
“退休了,沒啥事,3年前發現市場上賣的太陽能熱水器都不便宜,就想試著做一個,反正自己以前也有些基礎,于是仨人一合計就上手了。”原來,曹會元退休前在科委工作,懂得一些這方面的知識。
盡管仨人都懂點太陽能知識,可他們還是一做就做了三年。“其實也不是光做這個,我們就當是玩,閑著沒事了就做做,大家都懂點,也沒走多少彎路,就是想省著點錢,所以不能做得太貴了。”曹會元說,做出來的東西省錢,是他們最主要的目的。
“這種深槽式太陽能熱水器在太陽光照強的時候,兩個半小時就能燒開60升水,成本才200多元。”說著自己的“寶貝”,曹會元很是得意,“別看不好看,可很實用,天氣好的時候,水溫能達到280℃。”曹會元說,這個槽式太陽能熱水器最稱他的心意,現在已經申請到國家專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