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一向低調的桑樂已用三年時間在全國布局九大百萬臺生產基地。23日,在桑樂浙江海寧基地的平板集熱器廠區里,桑樂總裁高靖平告訴記者,全國九個基地中已經有五個基地投產,年產能超過300萬臺/套。同時,河南基地、遼寧基地、四川基地和濟南總部新基地也正在緊張建設中。
推薦閱讀
人民幣即期匯率創17年新高央行維穩意圖愈加明顯日或長期投資中國國債
明年預算內基建投資或超4000億蒙牛稱致癌物超標系小概率事件金正日逝世留下圍起來的市場經濟組圖:曬曬央企的奢華大樓[股神爭霸]漲停王浮出水面趙曉:政府對樓市的調控已經升級與此同時,另外兩個山東太陽能巨頭皇明、力諾也各自演繹著不同的全國擴張路線圖。
2008年,皇明集團啟動其青島國際研發中心項目,并推出擴張計劃欲在武漢、杭州、西安等地建設工廠。隨后,皇明展開多元化擴張以“太陽谷”項目為主體,皇明實現了對太陽能制造、房地產開發、旅游觀光等多領域擴張。
力諾則在太陽能熱水器、集熱管等領域展開擴張。尤其是集熱管生產,一直占據國內老大地位,現有十一大基地及在建的中高溫項目部;太陽能熱水器則擁有濟南、濮陽、上海三個國內生產基地和古巴一個海外生產基地。
在山東企業“走出去”的同時,省外的不少太陽能企業也攻入山東搶占市場。浙江海寧的同濟陽光揮師北上在山東建立生產基地,設計年生產能力30萬臺;江蘇太陽雨則在兗州建立生產基地,日加工太陽能真空管可達3萬支以上。
業內人士分析,太陽能熱水器的運輸成本與銷售半徑成正比,異地建廠、異地銷售無疑可以大幅降低運輸成本,同時也可以解決相互的配套服務成本,這是眾多廠商決定擴張的根本原因。
國際資本現身太陽能
在我國太陽能巨頭們爭相在全國“跑馬圈地”的背后,不時有國際資本巨頭的身影。
2009年,為了支持其全國布局的發展戰略,桑樂與包括渣打銀行和紅杉資本等在內的多家風險投資機構往來密切,并醞釀上市計劃;而在一年前,皇明已經接受了國際投資機構高盛、鼎暉近1億美元的投資,以實施皇明集團多元化擴張的全國戰略及國際戰略;作為中德兩國重要的合資項目,力諾瑞特的德國投資方Paradigma公司是在德國RitterSport集團下的一家新能源企業。
作者:李巖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