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蘇省機械廳退休的工程師樓樟園擁有60多項發明和13項中國專利,他退休后,回到了嵊州石璜鎮老家,但創新發明的工作他一直沒有停止。說起自己最新研發的螺紋太陽能真空集熱管,樓樟園說這也是一個意外。5年前,樓樟園家的太陽能熱水器集熱管意外開裂,細心的他開始仔細檢查,憑自己豐富的經驗,他發現集熱管內管的設計不夠合理,存在吸光面積小、升溫不快等弱點。愛好發明的他就萌生了優化太陽能真空管的念頭,決心加以改造來提升太陽能熱水器的品質。他通過尋找資料和上百次試驗,終于研制成功了一種新穎的高效螺紋太陽能真空集熱管。
樓樟園告訴記者,現在市面上普通家庭使用的太陽能熱水器的集熱管,多數是1984年“清華陽光”攻克吸光涂層技術難關以后的機型,至今已有29年的歷史,存在著集熱面積小,升溫速度慢,影響用戶冬天使用等諸多缺陷。而他研制的太陽能集熱管,采用了螺紋圓孤曲面設計,使之吸光集熱面積增加57%,大大提高了集熱管的吸光集熱能力,還克服了太陽光方位角的影響。另外,集熱管的外接尺寸標準通用,無須改動熱水器相關部件,就可直接安裝使用,完全能滿足現有太陽能熱水器升級換代需要。
樓樟園這根全玻璃高效螺紋太陽能真空集熱管,在上海泰虹玻璃儀器公司、諸暨更興光能科技公司支持下,在諸暨市舒沁太陽能科技公司正式組裝成功,已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專利權。由于集熱管的外接尺寸標準通用,無須改動熱水器相關部件,就可以直接安裝使用、結構簡潔實用、容易制作等優點,適合大批生產,現在已經有不少熱水器生產企業對這個產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樓樟園計算過,如果這項發明能在全國推廣,每年可為國家多節約標準煤1000萬噸以上(相當于一個特大型煤礦一年的開釆量),減少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及粉塵1500萬噸,既節能環保,又助推太陽能產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