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規劃,在風電領域,將以海上開發為重點,加快推進大型風電基地建設,到2015年,形成東海大橋、臨港、奉賢三個海上風電基地;同時,擴大崇明、長興、老港三個陸上風電基地規模,全市風電裝機達100萬千瓦左右;積極探索分布式風能資源開發,因地制宜地開發中小規模分布式和用戶側風力發電項目。在光伏發電領域,將優先在外高橋、老港、陳家鎮等開發區、工業區和新城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等建設金太陽示范工程和屋頂光伏發電示范應用,總裝機達到150兆瓦。太陽能熱利用方面,重點在符合條件的公共建筑和新建小區規模化應用太陽能光熱系統,建設太陽能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在郊區農村大規模推廣太陽能光熱利用,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積達到500萬平方米左右。在生物質能方面,與城市廢棄物綜合利用結合,重點在市郊建設生物質發電示范工程,并擴大城市垃圾發電規模,新增裝機超過20萬千瓦。淺層地熱能利用方面,將與節能建筑相結合,建設一批示范工程,總應用建筑面積達到400萬平方米左右。
上海發展新能源有三個著力點:
加強能源科技和裝備研發力量此舉將使上海率先成為全國新能源核心技術研發基地和裝備產業服務業基地。將提升設備總成套、工程設計總承包和系統總集成能力,打造千億元新能源產業。探索分布式風能資源開發,鼓勵沿江沿海風能資源相對豐富的區域發揮電網接入條件好等優勢,因地制宜開發中小規模分布式和用戶側風力發電項目,成為風力發電基地的有力補充。
因地制宜開發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和氫能結合城市垃圾綜合處理工作,建設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以及浦東、金山、松江等垃圾綜合處理項目。在崇明、松江等郊區,建立穩定的生物質收儲體系,實施生物質發電項目;結合大型畜禽養殖場,在崇明、奉賢、金山等建設生物質沼氣發電工程;研究探索潮汐能等海洋能技術儲備和示范應用;將氫能作為能源長遠發展戰略的重點,以氫能汽車為抓手,制定氫儲存、運輸和加注技術規范,形成安全可靠的氫氣供應鏈;加大對生物質能領域催化材料等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開展新一代以藻類為原料的生物柴油技術研發。
發展新能源智能電網產業努力發展儲能技術,支持大型儲能電池及規模化應用技術研發,突破單體一致性等技術瓶頸,加大推進企業與研發機構合作力度,推進大型儲能電池產業化進程。聚焦鋰電池、鈉硫電池和液流電池等領域,支持2~3家發展潛力大的企業,爭取培育出全國行業龍頭、產值超十億元的新興企業。同時,爭取國家支持組建上海國家級儲能電池研發中心,加大新能源基礎材料的研發和示范支持力度。
新能源產業的快速成長,需要化工行業提供原材料的保證和堅實的技術支撐。上海新能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張靜妹表示,風能、太陽能、儲能電池等的發展都離不開化工,要用到大量高性能聚合物、纖維、硅片、涂料,以及其他化學品;生物質能和氫能形成規模生產,需要綠色的化工工藝解決方案;新能源、新材料作為共同是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應該互相支持、互為補充,實現共同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