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標準包括三個要點:一是將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的能效標識分為三個等級,一級是最好,二級其次,三級是合格,只有達到能效標準三級的才允許上市銷售;二是能效系數,它包括"得熱量"和"熱損"兩項,是一個綜合系數,根據換算,這一系數達到0.15的屬于能效3級,達到0.3的屬于能效2級,達到0.5的屬于能效1級;三是企業為能效等級的第一認證責任人,國家只對能源效率進行監督和服務,企業檢測能力經國家認定后,自我檢測,自我認定,自我公示,自我負責。
業內人士指出,能效等級的出臺,對行業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經過3年時間的家電下鄉洗禮,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無論是市場銷售量,還是市場的整合度,都趨向于成熟。如今能效等級實施在即,這將有助于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的健康發展。
目前,部分中大型企業目前已開始緊跟該標準導向,提前做了準備,如太陽雨、四季沐歌、美大等企業已經引進檢測設備,推動太陽能熱水系統能效標準的進程。他們紛紛表示,將會在市場上亮相企業自檢的高標準產品。但還是有部分企業代表表明了擔憂。能效等級是我國太陽能熱利用行業首個強制性國家標準,達不到最低標準的產品將被拒絕進入市場銷售。這將是對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的一次大整合,對部分企業而言將是一次洗牌性的革命。
當然,包括中、下游產業鏈在內,我國與太陽能熱水器有關的企業在3000家左右,而生產制造太陽能熱水器的企業最少也有2000多家。由于太陽能熱水器是一個低門檻行業,小作坊式的生產商相對較為泛濫,加之行業標準缺失,整體狀況參差不齊。有專家曾經預測,能效等級實施后,10%左右的太陽能熱水器企業會因產品達不到能效等級而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