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了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車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并提出了20項工程。
會議認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于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西安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曾昭寧表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或能為未來經濟增長提供強大的動力。
助力經濟“穩增長”
山東太陽能熱水器早在2010年9月8日國務院通過《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后,戰略性新興產業就被寄望成為承擔經濟轉型的重要抓手。
“本次通過的《規劃》,是對《決定》的進一步完善和細化。”曾昭寧說。
在宏觀數據繼續低迷、普遍弱于市場預期的當下,戰略性新興產業被業內普遍認為是對沖經濟下行壓力、實現“穩增長”的引擎。“對陜西來說,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個重要的投資方向。”談及新政策,陜西省社科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寶通說。
在張寶通看來,陜西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礎相當好,應借助政策加大陜西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布局。
陜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剛認為,在短期之內,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會很快見效,但從長遠而言,它所發揮的經濟能動效應,遠非傳統產業可比,同時還會培育大量新的經濟增長點。
與2010年的《決定》相比,此次節能環保產業被擺在首要位置,在西安朝華管理學院院長單元莊看來,節能環保產業是促進消費、增加投資、穩定出口的一個重要結合點,“也是調整結構、提高國際競爭力一個現實切入點,被放置在《規劃》首位是可以理解的。”
《規劃》提出,要“突破能源高效與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與安全處置、資源回收與循環利用等關鍵核心技術”。同時,要發展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的新裝備和新產品,推行清潔生產和低碳技術,加快形成支柱產業。
根據節能環保產業“十二五”規劃,2015年底,國內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要達到4.5萬億元,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左右,產值年均增長15%以上。
“可以說,節能環保產業的黃金期已經到來。”吳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