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使從小喜愛發明的劉金國有幸成為海興縣新能源辦公室的一名“臨時工”,從事太陽灶、沼氣等研究。靠著自己的勤奮和天賦,不到一年時間,就在全市一次考試中脫穎而出,獲得參加全市學制三年的新能源培訓班資格。三年中,他如魚得水,知識技能不斷提高。學業結束后,全班50人唯一一人留到市能源辦公室,參加新能源實驗。然而日益加劇的家庭經濟負擔,讓他靜不下心來,劉金國只好回到海興縣工作。1996年,收入微薄的他不得不辭去工作,從事鍋爐、管道安裝,爭取多掙一些錢,減輕家庭經濟壓力。1999年,妻子因失眠患上情感性精神障礙,2000年父親身患癌癥,家中的積蓄很快花光,又借下了不少外債,困難的時候連買醋的錢都拿不出。
家庭的磨難沒有擋住劉金國發明創造的熱情和腳步。在現實生活中,他發現市場上的太陽能熱水器冬天經常不能正常使用。“因為水管在外面,冬天很容易被凍上,凍上了水就送不上去也接不下來,就沒法用了。”劉金國說。2003年,帶著這一問題,劉金國開始研究改進太陽能熱水器。白天沒有時間,干脆就利用晚上時間研究,他找來舊的太陽能熱水器反復裝卸,經常熬到深夜,有時就是一個通宵。經過十年不斷努力,2011年,他成功研制出新型太陽能熱水器防凍裝置,解決了上述難題,并申請了國家專利,今年3月拿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專利證書。
常年的超負荷工作,使劉金國積勞成疾,患有心臟病、肩周炎、低血糖等多種病癥。對于自己的專利產品,劉金國說他想自己推廣生產,但因為現在沒有太多的資金做廣告,就靠用戶口口相傳來宣傳,所以到現在還沒有打開市場,利潤還很少。劉金國并沒有滿足現在的成就,依然在搞一些發明,正在向下一個國家專利“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