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會議由我省太陽能協會主辦,協會王玉剛會長在會上作了重要發言。他認為本輪政策有三大特點:
一是補貼力度大,補貼數額達40億元。
二是補貼企業少,近日發布的太陽能熱水器節能補貼榜單上的企業僅有寥寥20家。
三是補貼標準高,凡是達到1級或2級等級的太陽能熱水器才能取得相關的補貼,檢測結果需以國家太陽能熱水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為準,同時,年產量達到3萬臺的企業才有資格參與該補貼。
山東中科藍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允峰對太陽能“節能產品惠民補貼”作為行業代表做典型發言。
分析本次節能補貼政策這三個方面的突出特點,我們不難發現本次政策必將加速整個太陽能行業的整合。
太陽能熱水器企業一度多達7500多家,各企業的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在歷次由財政部等主管部門針對家電下鄉企業亮出的黃牌警告中,太陽能熱水器行業上榜企業數量也一直是高居榜首,因此本次節能補貼政策的操作方式對于中小企業為主的太陽能光熱行業來說,著實壓力不小。
此番節能補貼對家電企業設定了更加嚴格的審核機制和準入門檻,國家在制定政策之初也充分考慮了對太陽能行業的整合與規范。顯然,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能效達標、實力雄厚的太陽能企業將進一步鞏固行業地位,而很多實力欠佳、能效不達標的中小企業必將在本次節能補貼政策的推動下被洗掉或者轉型,拿不到節能補貼就意味著沒有“市場未來”。呼喊了多年的行業整合在此時真正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