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日益突出的環境資源問題,加快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推動科技進步,提高新能源利用及環境保護已成為世界各國合作的重要領域。而太陽能熱利用是全球應用最廣泛的新能源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云南屬高原地區,太陽輻射強、太陽能資源十分充沛。數據顯示,云南太陽能年均總輻射量大于5500焦兆,總資源量相當于731億噸標煤,高于中國平均水平。
早在80年代,云南就成立了太陽能研究所,是中國最早發展太陽能的省份。目前,該省擁有20多兆瓦的光伏電站,并在利用太陽能、沼氣發電等項目上具有國際一流經驗。
“云南太陽能熱利用、新能源發電等領域的科技水平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而東盟各國在新能源技術、產品方面有巨大市場需求,雙方合作前景廣闊。”馬敏象說,“近年來,云南與東南亞各個國家通過各種形式展開新能源科技合作,力求打造覆蓋泛亞地區的國際科技轉移平臺。”
馬敏象介紹,目前,中國云南與泰國阿裕塔雅大學共同建設的中泰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示范基地已在泰國大城府落成,“中泰雙方將依托該基地,開展太陽能公共照明、發電、熱利用等方面的技術合作。”此外,云南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院與聯合國亞太技術轉移中心共同合作,開始籌建亞太地區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國際科技轉移平臺。
近年來圍繞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云南已與東南亞國家的科技部門、大學、科研機構和企業及區域國際組織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
“云南面向東盟開展了‘建筑太陽能系統技術與產品應用’、‘可再生能源應用技術’等14次國際培訓班,同時舉辦新能源技術應用相關的國際論壇,并在東盟各國受到廣泛好評”,馬敏象說,“而日前在昆明成立的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將使新能源科技培訓機制常態化,為東盟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所需的人力資源,同時實現中國與東盟各國在新能源領域的優勢互補,并深化雙方務實合作。”
云南是中國與東南亞、南亞科技合作的重要窗口。近年來該省與泰國、老撾、越南等國合作活躍,在中國東盟、大湄公河次區域等合作框架中具有重要地位。
云南省科技廳廳長龍江透露,云南還與泰國、尼泊爾、印度、蒙古、緬甸、越南六國共同提出建立“亞太可再生能源促進組織”的構想。“這一擬建立的國際組織將通過建立各國間信息網絡,應對氣候變化,圍繞可再生能源技術與產品信息和需求,推動相關技術轉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