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臺風“海葵”襲擊過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安裝于屋頂的太陽能熱水器損失巨大,很多太陽能熱水器被吹斷支架東倒西歪,有些地區更是出現了太陽能掉落砸人砸車等危險事件,嚴重威脅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太陽能熱水器,從之前為群眾提供方便熱水的“寶”,到如今成了危害群眾安全的“利器”,我們不禁要問:太陽能熱水器到底是怎么了?此次事故是天災,還是人禍?
“???rdquo;襲來,太陽能熱水器潰不成軍
8月8日下午,今年第11號臺風“海葵”逼近無錫,狂風肆虐。有網友反映,位于無錫市中心的東河花園小區,某居民樓屋頂的一臺太陽能熱水器經不住臺風的侵襲,從7樓樓頂墜落。幸好熱水器墜落的樓下是綠化帶,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
9日,江蘇常熟某網友在其微博上曬出圖片,臺風肆掠過的屋頂上一排接近30個太陽能全部倒塌。
15級的臺風“海葵”固然是造成太陽能大量損壞的重要因素,可是這些太陽能本身是否存在問題呢?
近日,某媒體對當地的太陽能熱水器安裝情況進行了調查,記者發現,大多數的太陽能熱水器水箱支架的情況差別很大,安裝時間較早的支架上已銹跡斑斑;一些最近安裝的太陽能熱水器的支撐架,就算是統一品牌,樣式和所用材料的粗細也不一樣,有的有一掌寬,有些卻只有幾厘米。其中一臺紅色太陽能熱水器支架后面的連接板,用手一推就彎了。然而更讓人驚訝的是,這些規格不同的支架固定更加簡陋,幾乎都沒用膨脹螺絲固定,有的僅用鐵絲或者鋼絲繩拉一下就算固定了,一個已看不出品牌的太陽能熱水器僅用兩塊石板壓住。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是支架薄、窄,沒經過表面防腐處理,抗風能力弱;二是經銷商安裝時對太陽能不固定,或者用鐵絲、電線等簡單固定。
揭開太陽能行業潛規則真相,是天災,更是人禍!
在8月10日召開的曝潛強標網籌建發布會上,皇明董事長黃鳴披露出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其中的兩個潛規則,其中之一就是有關太陽能支架問題的,然而,支架問題僅僅是太陽能行業潛規則的冰山一角。
今年6月,太原理工大學一棟宿舍樓頂安裝了五六臺熱水器,其中某名牌熱水器電熱管道突然自燃,冒出了濃濃的黑煙。今年7月,石家莊市一居民家的太陽能熱水器突發爆炸,從六樓的樓頂墜落。這樣的例子已是屢見不鮮,太陽能行業的口碑越來越差。
據悉,許多太陽能企業大打價格戰,從原料、工藝、安裝等方面無限度削低成本,致使大批質量不好、有安全隱患、無安全保障的產品流向市場。當前太陽能行業的質量問題有全面爆發的趨勢,嚴重威脅消費者生命財產安全和行業發展。
現行國標縱容了潛規則
為什么太陽能行業會存在這么多潛規則呢?業內人士認為,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現行太陽能熱水器標準過低,沒有強制性要求。
據悉,目前太陽能熱水器的國家標準只有30多部,絕大部分都是推薦性標準,企業可選擇性執行。唯一的強制性標準是2012年實施的《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針對的是太陽能產品的性能,而關于產品質量和消費者安全保障的國家級強制性標準尚未出臺。
業內權威人士表示,這一標準僅是解決熱損與熱性能的問題,最重要、最基本的國家強制性安全標準卻沒有出臺。目前各大企業只提供主機(水箱、支架、真空管),與之配套的管路、保溫、配件、混水器具由經銷商從市場采購提供,不能完全保證質量,并且大多數太陽能企業不具備全國性和深入農村地區的服務網絡,這都留下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強烈呼吁出臺“強安標”
太陽能行業不能再重蹈奶業“三聚氰胺”的覆轍,黃鳴強烈呼吁:為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大計,建議盡快提升出臺太陽能強制安全標準,以此推動我國太陽能熱水系統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真正保障消費者安全。
臺風“海葵”造成的巨大損失令人心痛,但是,當前太陽能行業的潛規則問題更值得人們深思。危機孕育著轉機,此次臺風“海葵”吹落的不僅僅是成片的不合格的太陽能,更是現行的太陽能國家標準。為了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消費者的生命財產安全,太陽能國家強制安全標準的出臺已經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