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國家新能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依托單位北京市太陽能研究所,多年來曾負責或參與制訂了多項太陽能國家標準,為推動我國太陽能標準化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近二十多年來,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產業迅猛發展,太陽能集熱器的年產量和累計保有量都已躍居世界首位,我國已當之無愧地成為全球太陽能熱水器的生產和應用大國。與之相對應,我國在太陽能國際標準化工作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2008年,國際標準化組織/太陽能技術委員會(ISO/TC 180)里的中國由原先的“觀察成員國”(O成員)提升為“參加成員國”(P成員)。
2012年7月初,國家新能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何梓年研究員,赴美國舊金山參加了ISO/TC 180全體會議及其所屬第3工作組(WG 3)會議,討論了目前正在或不久即將制訂的各項太陽能國際標準,其中包括由我國負責制訂的有關太陽能的兩項國際標準。
2、國際標準化組織會議曾做出了決議
早在2011年9月初,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節能室主任王賡博士和劉猛博士二人組成中國代表團,參加了在德國卡塞爾召開的ISO/TC 180會議(當時何梓年研究員因來不及簽證而未成行,但事先已為會議準備了發言稿)。
鑒于真空管太陽能集熱器在全球太陽能市場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我國又是真空管的主要生產和應用大國,所以中國代表團在會上提出了制訂有關太陽能真空管國際標準的建議。中國代表團的建議得到了絕大多數與會代表的認可,會議最后做出了相應的決議,其主要內容摘要如下:
第73號決議:ISO/TC 180同意成立一個新的工作組(注:后命名為第3工作組,簡稱WG 3),名稱為“太陽能集熱器部件與材料”。該工作組的召集人將是中國北京市太陽能研究所的何梓年教授。
第74號決議:ISO/TC 180根據維也納協議,同意把由ISO主導項目——真空管的性能和耐久性以及熱管的性能和耐久性,分配給新的工作組。
第75號決議:ISO/TC 180根據維也納協議,要求歐洲標準化委員會/太陽能熱利用技術委員會(CEN/TC 312)啟動有關“太陽能集熱器部件與材料”的由幾部分組成的標準。其中,ISO主導——第1部分:真空管耐久性和熱性能;第2部分:用于真空管的熱管耐久性和熱性能;CEN主導——第3部分:吸熱表面耐久性。
自德國卡塞爾會議之后,根據會議的上述決議,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SAC)委托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組織實施,著手組建了ISO/TC 180/WG 3,并責成何梓年研究員負責初步起草了上述兩個國際標準草案。
3、主持了太陽能技術委員會第3工作組會議
今年7月5日,“太陽能集熱器部件與材料”工作組(ISO/TC 180/WG 3)在舊金山召開了自成立以來的第一次會議,由中國何梓年教授作為WG 3的召集人主持了會議。
與何梓年教授同行的我國代表,還有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王賡博士和劉猛博士,以及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國家太陽能熱水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主任何濤教授級高工。
會上,何梓年教授首先代表中國代表團向與會代表報告了WG 3的工作現狀:
迄今為止,先后已有40多位代表和專家報名參加了WG 3,他們分別來自中國、法國、美國、奧地利、德國、伊朗、澳大利亞、南非、瑞典、瑞士、意大利等11個國家。
在此期間,由中國方面負責初步起草了兩個國際標準,它們分別是第1部分:真空管耐久性能和熱性能,第2部分:真空管用的熱管耐久性能和熱性能;此外,由歐洲方面負責起草了第3部分:吸熱體表面耐久性能。
接著,何梓年教授作為標準起草人,在會上介紹了由中國方面負責起草的上述兩個國際標準草案的主要內容,包括:適用范圍、部件分類、耐久性試驗項目、熱性能參數、各項試驗方法等。
何梓年教授在發言的最后,不僅再次強調了兩項國際標準的重要性,而且真誠地歡迎更多的TC 180專家參加這兩項國際標準的制訂工作。與會代表對兩項國際標準草案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有些專家還提出了有益的修改建議,何梓年教授對各國專家提出的技術問題一一做了回答。
其實,中國的SAC早已于2012年4月中旬將上述兩項國際標準草案以“新工作項目建議書”的形式,正式提交到ISO/TC 180,并已在ISO/TC 180各成員國范圍內進行了傳閱。
4、后語
根據有關規定,這兩個“新工作項目建議書”已于2012年7月下旬由全體成員國通過了投票表決,并已一致同意立項。
至此,中國正式開始負責制訂兩項國際標準ISO 22975-1:真空管耐久性能和熱性能以及ISO 22975-2:真空管用的熱管耐久性能和熱性能,并決定由何濤教授級高工和何梓年研究員分別牽頭,計劃制訂工作將為期3年。
經過一年來的不懈努力,終于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我國已首次負責制定有關太陽能的兩項國際標準,這無疑必將有力地推動我國太陽能熱利用技術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