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和新浪環保頻道聯合主辦的2012“綠動中國”評選活動在北京落幕,四季沐歌、利樂中國、杜邦等五家企業憑借在環保領域的突出貢獻獲得“綠色企業”榮譽稱號,而這些新能源企業、環保家電的踐行者們也被視為中國節能減排事業未來的支柱。
新浪網專訪四季沐歌李駿:太陽能節能相當于再造三峽大壩
作為國內太陽能光熱產業的領導者,四季沐歌總裁李駿對中國未來綠色能源,特別是太陽能光熱利用領域信心十足。他認為:“中國的太陽能熱利用的發展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目前無論是從市場化、商業化和產業化的發展來看,都走在全球前列,它是一個完全不依賴于政策,自己發展起來的產業,這是我們整個中國太陽能光熱利用的基礎。”
四季沐歌掌握太陽能光熱產業四大核心技術
據了解,太陽能的利用分為光伏產業和光熱產業兩大板塊,其中“光伏”是指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而“光熱”即將太陽能轉化為熱能,如太陽能熱水器等。目前,四季沐歌致力于太陽能熱水器、家庭太陽能熱水中心、商用太陽能系統、大型太陽能中央熱水系統、太陽能采暖系統以及太陽能制冷空調系統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于一體,在國內率先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ISO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3C認證。
當然,實現這些需要強硬的技術支持。據四季沐歌總裁李駿介紹:“太陽能核心集熱技術(把光能轉化成熱能的關鍵技術)就像電腦的芯片、汽車發動機。這種技術在全球共分為4個技術流派,大多數企業只能掌握其中的1到2種,而四季沐歌是全球唯一可以同時掌握四大核心集熱技術的企業”,從李駿的介紹中,四季沐歌的技術實力無疑令人敬畏。
據了解,隨著四季沐歌等龍頭企業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太陽能行業已逐漸從低溫領域向中高溫領域,乃至高溫領域發展。當前太陽能低溫市場已經達到了千億級的市場規模,并朝著高溫利用的萬億級市場發展。
得益于對行業發展趨勢的精準判斷,多年以來堅持高效率、高技術,積極引進科技人才,四季沐歌目前已實現全球市場的覆蓋,出口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并保持連續五年出口量第一。
明確用戶需求四季沐歌戰略驅動節能減排
眾所周知,因南方城市沒有部署暖氣管道,只能忍受冬天的寒冷。不少家庭只能依靠電暖氣或者空調取暖,即浪費了能源又污染了環境。而太陽能技術的應用無疑就成了解決這種現狀的有效手段,而四季沐歌的采暖、集熱技術應用確實為老百姓帶來了立竿見影的改變,十分“接地氣”。
為此,極為重視綠色減排的四季沐歌自2010年開始就正式提出了定位為“新城市、新能源、新價值”的“城市熱水銀行”戰略,這一戰略在2012年全面啟動,目前“城市熱水銀行”展示中心已經落戶武漢、海口,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同時,四季沐歌也采取了一些新的商業模式,比如說BOT方式,為高等院校、醫院、部隊提供新能源解決方案。或者利用一些老的建筑,通過EMC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幫助他們實現對老建筑的改造,間接實現綠色減排。由此,四季沐歌也逐漸完成了從太陽能光熱產品制造商向太陽能熱水熱能系統解決方案一站式服務商的完美升級。
與此同時,四季沐歌也很好的解決了提升環保水平和降低成本之間的沖突。四季沐歌總裁李駿表示:四季沐歌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生產效率,改善生產基地布局,更新生產線,用效率彌補了原材料或者是技術改革過程中成本的提高;同時,我們也通過規模化的生產和全產業鏈的打造,均攤成本。通過以上兩點最終實現企業利潤的平衡與社會環境的平衡,同時承擔對消費者的責任。
在李駿看來,“太陽能本身就是節能環保的產業,無論是對消費者的個人利益,還是對環境的貢獻,都是多方共贏的結果。比如一平方米太陽能的普及和推廣,就相當于為地球帶來三棵樹的環境效益,同時每年可以為消費者節約400—500度電的真金白銀,這些都是它很好的環境效應,足以平衡企業利潤和環境效應”。
積極參與公益活動行動推廣低碳理念
除了在技術和戰略上支持環保事業外,四季沐歌還積極參與“地球一小時”熄燈活動、開啟“太陽能文化節”、創新使用無氟發泡技術和每年的植樹節等各種公益活動,通過切實的行動宣傳節能減排,為創建節約型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真正的從自己做起”,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產方式,讓現代化建設和城市發展步入生態運行軌道。
2012年,四季沐歌攜手“壹基金”為汶川災區10所寄宿學校捐助148萬余元,援建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十所寄宿制中小學太陽能熱水工程,讓4000多名農村的中學生和小學生享受到了陽光般的溫暖。據測算,就可減少碳排放(二氧化碳)755噸,同時可減少二氧化硫等粉塵的排放、節電近163萬度、節約標煤334噸,相當于每年植樹1.05萬株。
據專家預計,2014年四季沐歌將累計推廣太陽能熱水器近1億平米,而其所節約的能源將達標準煤22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達3000萬噸,這相當于1個新的三峽水電站。這一夢想正在四季沐歌人的努力下逐步變為現實。
在行業專家看來,在國家“十二五”規劃對節能減排事業的重視,以及四季沐歌等一批國內綠色新能源企業的帶動下,綠色環保理念將更加深入人心,各界企業也將投入更多精力在節能環保事業,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