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色建筑攀上珠穆朗瑪的高度!”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朱文一教授介紹,在設計中,清華團隊首先考慮了建筑對自然環境的應變性設計,使建筑最大可能地受益于陽光,最大限度地貼近自然;其次,清華團隊還認為在中國開展的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在體現現代化、工業化生產精神的同時,也應當能夠在中國產生共鳴,反映中國傳統的造物精神。這些貼近自然并結合地域的設計理念都將在能量利用、節能設計和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使用過程當中得到體現。O-House的設計旨在通過一個利用清潔能源和可循環產品的建造實踐,為公眾展示一個與環境友好的居住環境的可能性。一個基于中國傳統的居住理念,結合高效能的技術手段及可再生能源設備的居住場所即將成為可能。
另據了解,競賽還對比賽期間的內容作出了具體而“苛刻”的要求。例如,對于室內溫、濕度控制,組委會提出十分嚴格的控制指標,要求創造出一個溫度為22℃~25℃之間,濕度低于60%的相對恒定的宜人居住環境,這對暖通空調系統選型和設備的精細化感應與控制系統均提出了極大挑戰。另外,競賽對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能源消耗也提出了十分具體的要求。每個參賽隊設計建造的太陽能住宅不但需要完全滿足3~6名參賽學生正常的生活要求,即包括配備電視、冰箱、烹調灶具、洗碗機、洗衣機和計算機等整套日常家用電器及家具等生活設施。
競賽要求各參賽團隊在最終比賽環節,只能用10天時間完成太陽能建筑的所有建造工作,并保證整體系統的正常運行和測試,這就要求建筑從結構、家具、水電系統等均需要考慮采用裝配化的快速建造模式,并且還需要考慮遠程運輸的條件限制,這些都對現有建造體系提出了超常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