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裝令”擴權
根據通報,2013年我省將繼續推廣太陽能光熱系統在建筑領域的應用,符合條件的項目將全部同步安裝太陽能光熱系統,有條件的縣市,也將在12層以上建筑中推廣和應用太陽能光熱系統。
太陽能熱水器“強裝令”終于迎來大擴權
記者了解到,早在2009年,我省就出臺了《關于加快太陽能光熱系統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其中明確要求,全省縣城以上城市規劃區內新建、改建、擴建的12層及以下住宅建筑和集中供應熱水的公共建筑,必須應用太陽能光熱系統,并與建筑進行一體化設計與施工。
這也是“強裝令”的由來
力諾瑞特工程項目總監亓琨介紹,“隨著樓房越建越高,‘12層以下’是個尷尬的界線。”現在,城市新建建筑大部分都在12層以上,即使是在縣一級,新建的機關、醫院、住宅也紛紛超過12層,“現在都流行‘17+1’雙電梯的大高層。”
這意味著,2009年出臺,針對“12層以下”建筑的“強裝令”幾乎是把城市,這個太陽能熱水器曾經最大的市場給排除在外了。
沒有強制性的約束,城市開發商也就沒有在12層以上建筑應用太陽能光熱的動力,“如果要安裝一體化的光熱系統,每平方米房子要多增加幾十元成本。”
“進城”熱再起
“12層以下”的限制,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太陽能熱水器在城市市場的萎縮。再加上“家電下鄉”政策的引導,此后農村逐漸取代城市成為國內太陽能光熱利用的主要市場。
過度追求低成本、無門檻的惡性競爭也在行業中引發了諸多爭議。
但這并不意味著城市中再沒有機會。力諾瑞特工程項目總監亓琨告訴記者,隨著“家電下鄉”政策的退出,農村市場逐漸飽和,太陽能廠商紛紛將視線轉向城市。“在山東市場,我們工程份額已經達到了45-50%。”亓琨發現,市場一出現回潮勢頭,重心正從農村向城市轉移。“霧霾”圍城所帶來的環保壓力更是加速了這一趨勢。近日,皇明太陽能集團董事長黃鳴宣布,2013年,皇明將重回城市市場,將太陽能光熱、光伏在內的各種節能技術進行市場化推廣,希望借此創造企業新的“藍海”。
居民用著也實惠
在統一的規范出臺之前,高層建筑的太陽能利用水平也不一而足。在省城高新區龍園小區,居民王女士告訴記者,買房時,開發商就承諾將在樓頂集中安裝了太陽能熱水系統,“今年就能調試完畢,聽說熱水價格與自來水一樣錢。”小區物業也向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由于不需要輔助加熱,所以熱水不會另外加錢,也是3.15元/立方。臨近的國華印象,則僅僅預留了壁掛式太陽能安裝口,并未規劃集中的太陽能熱水系統。漿水泉路的荊山新居小區,太陽能熱水器則是由居民出資,開發商統一安裝、管理,無需另外付費。
記者了解到,12層以上建筑安裝太陽能光熱系統,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關于前期投資、后期管理、頂樓住戶權益等現實問題。
亓琨介紹,太陽能光熱系統買起來貴但用著省。與用電、用煤等傳統供熱方式相比,太陽能光熱系統使用壽命普遍在10年以上,而成本回收期只需3-5年,學校、賓館等公建項目只需3年即可回收全部投資,“除了經濟上有賬可算,在環保上的貢獻更大。”
但他也提醒,太陽能熱水器“強裝令”擴權,還不能一刀切。“還要考慮特殊情況,像南向房間并不多的塔樓,就不具備安裝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