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能源存儲已經通過抽水蓄能的方式用于平衡地域能源需求的差異,壓縮空氣蓄能系統也被采用,不過其應用更加有局限性。這些方法使用傳統能源并利用了當地的地理或者地質特性來實現能源存儲。固有的多變性限制了風能和太陽能的市場化擴展,能源存儲成為了制勝的關鍵。法律法規也要求預留發電設備,在風力不足的特定時間和特定地區應對不時之需。這項昂貴的投入實際上降低了能效。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杰認為,儲能系統對于能源電力行業意義重大,其不僅能夠發揮跨時間、跨區域、跨能源方式之間的電力調節,還能夠有效節約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儲能系統是能源電力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對于我國能源結構調整而言意義重大,加快我國儲能系統的建設步伐刻不容緩。
我國新能源行業已經步入快速發展周期,發展潛力和增長前景毋庸置疑,但由于新能源發電方式在穩定性方面明顯不足,電力浪費現象非常嚴重,如風電、光伏每年因為限發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非常巨大。而解決該問題的重要手段即是儲能系統和并網工作的落實,而儲能系統對于調節發電時間、發電量、輸電區域有重要作用,相關企業在此方面的工作還有待增加。
傳統能源利用過程中也同樣面臨著儲能難的問題,如水電行業對儲能要求較高,豐水期和枯水期發電量和發電效率明顯有差,若能將水電站和儲能系統同步建設,則調峰供電能力勢必會大大提升。三峽電站已經出現多次非正常停機,給當地電力行業和電網公司的穩定性造成了很大沖擊,而儲能系統的建設能夠很好的規避這一問題。
中投顧問《2013-2017年中國水電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截至2012年底,我國水電裝機容量已經達到24890萬千瓦(含抽水蓄能2031萬千瓦),占全部裝機容量的21.7%,穩居世界第一水電大國。而隨著水電行業步入穩健發展周期,儲能系統的需求量也在大幅攀升,未來我國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規模和上馬速度將會進一步提高,儲能系統將成為水電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