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DLR研究的已獲行業廣泛認同的成果,從最基礎的太陽能輻照條件出發,適合開發光熱電站的地區應具備DNI≥1800KWh/(平方米•年)的輻照資源,該數值并未考慮電站的經濟性,僅是從技術角度考慮可以建設并運轉光熱電站的輻照條件,如果考慮電站的經濟性,則DNI應≥2000KWh/(平方米•年)。這為我們進行光熱發電項目選址提供了一個初步的刪選條件。
據此,我們現已達成廣泛共識的是,在我國建設光熱電站只能選西部地區,原因是那里的輻照資源較好。但僅僅知道這一點還遠遠不夠,對于真實的項目開發,這些數據甚至難以成為項目方對項目作預可研報告的采納數據。
圖:全球DNI簡圖(來源:Solargis)
DNI是光熱電站項目經濟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基礎數據,對于任何一個光熱電站,開發商要對自己和投資方負責,都必須在項目預選地安裝測光站,進行至少半年以上的實際輻照數據搜集。依靠美國NASA的公開數據和我國各地氣象站提供的數據資料并不足以指導光熱電站的項目選址。
德國公司早年在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就深刻地意識到了這一問題。早在2007年,鄂爾多斯50MW槽式電站項目被選為中德合作項目后,德國太陽千年便與內蒙古綠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內蒙古施德普太陽能開發有限公司,并開始在我國境內陸續安裝了8個測光站:內蒙古5臺、甘肅2臺、寧夏1臺。這8個測光站為鄂爾多斯項目和后續的多個光熱項目可研提供了輻照數據。
從我國最早開始醞釀建設光熱示范電站的2003年到今天,已有十年光景。值得深思的是,直到今天我國都未能形成一套權威的可供參考的太陽能輻照資源數據庫,來指導光熱發電項目的選址。今天的狀況與以前一樣,對于預進行項目選址的開發商而言,其不得不先期參考美國NASA對我國太陽能輻照的監測數據來選擇幾個預選地,然后在項目預選地自己出錢來投建測光站,以掌握項目預選地的實際光照數據。這對開發商而言是干了政府應該干的活,不但影響項目進度,還影響投資方的投資信心。
我們最近看到的政府對此事的關注是在2013年4月份,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受國家能源局委托對光熱發電項目選址開展研究,其中的主要任務之一為對各地的太陽能輻照資源進行普查。而在光熱發電業內人士看來,對于今天的光熱發電產業,這理應是早幾年就該完成的工作。
據有關資料記載,我國各地氣象站建設的測光站總計有98個,其中可測DNI值的僅17個,而且這些測光站成立的時間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早已無法滿足當前光熱發電行業的需求。而美國國土面積與我國相近,但其用于觀測太陽能輻照的氣象站數量是我國的2.4倍,另外,NREL和美國國家氣候數據中心NCDC還共同建立了國家太陽能輻照數據庫,總計包括1991年~2005年建立起的1454個測光站,有效指導了美國太陽能電站項目的選址開發。
美國作為光熱發電商業化的起源地,如果說其具備完善的太陽能輻照資源監控網絡是情理之中的話,我們可以反觀沙特,沙特對太陽能發電的產業化開發近兩年才開始起步,其于2012年5月份發布規劃到2032年實現41GW的太陽能發電裝機。但僅僅到今年的12月18日,其已先期完成了初步覆蓋全國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地圖集,完成建設43個測光站,并建立了公開的數據檢索網站,可實時查詢具體地點的輻照數據,為項目開發提供了強大的網絡數據支持。而按照其規劃,其未來將逐步擴充測光站站點至150個。
沙特為此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為未來的大規模太陽能電站開發打下了堅實基礎。而依然沒有一個明確的信號表明我國將擁有這樣一個完善的數據庫。
去年的今天,中國的光熱發電行業人士在滿心的企盼中迎接2013年,今年的今日,這種企盼已經幾乎破碎為深深的失望。這絕不是因為光熱電價政策沒有出臺,而是因為這個產業啟動商業化進程的跡象似乎正變得越來越微弱。
業內有言論對此批評稱,中國的光熱發電行業從業者當前過于急躁,整天只知道向政府要電價,而不去反思自身是否已經有能力去建好一座電站。對于這樣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可能誰都難以說服誰,而我們大家,不僅僅是行業內的企業,包括政府要思考的是,在行業發展初期,在政府認為不具備出臺電價時機的現階段,政府應該做些什么?行業應該做些什么?
光熱發電產業說到底不僅僅是產業鏈上下游各個企業湊到一起就能干起來的事,作為受政策影響很大的一個新興產業,在行業發展之初,政府應該扮演好幫助和指導行業發展的角色,幫助解決行業起步階段應該由政府解決的問題,指導整個行業向正確的方向發展,至少要讓業內企業看到政府對這個產業的關注,至少讓他們可以確定政府并未遺忘這個行業。比如對于上文討論的最基礎的輻照數據,這項工作理應由政府承擔,由政府牽頭盡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公開的、可信的數據庫,這不僅僅可以為光熱項目開發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更是政府在行業初期支持引導行業發展的最好體現,這將激發行業信心。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我們要達成共識的是,現階段僅僅要求企業去做事,從業人士勢必會逐漸喪失信心,行業則難以獲得發展。明晰這個問題并落實具體解決方案,行業才會有信心,政府也才會看到這個產業的未來。
請掃描國際金屬太陽能產業聯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