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類產品有如此高的比例不好用時,它所在的行業必須要集體反思了。
這一比例是招商局地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綠色技術總監林武生在調研15個房地產住宅項目后得出的結論,“約九成的集中集熱分戶供熱太陽能熱水工程系統,在房地產項目交付使用后一年左右的時間里,出現問題,甚至很多都停止使用了”。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梁俊強指出,單就太陽能獨立的產品而言,是節能的好產品,但在房地產住宅工程市場上大批量應用時,應該把它看成一套系統或者叫熱水工程,這就需要設計、生產、施工、運營各個環節都得做好,才能使其真正發揮效用。“中心正在組織相關人員編制太陽能工程市場方面的設計圖冊、施工手冊等,用以指導太陽能產品在工程市場上的應用。”
無奈的停用
隨著近幾年房地產工程市場的快速增長,太陽能運營不佳的問題也日漸顯露出來。
林武生的團隊對深圳海月華庭項目五期太陽能熱水系統使用情況,做了詳細的跟蹤調研。這個項目上兩棟小高層的屋面太陽能熱水系統,按確保其全部住戶滿足60%的使用率要求,安裝了約150平方米的屋面太陽能光熱板,配置了兩個10立方米的儲熱水箱,通過兩個功率為0.4千瓦循環泵與光熱板構成加熱系統,水溫達到設定溫度后循環就中止,最后通過功率為0.3千瓦加壓泵,將熱水送到住戶熱水管網中。
林武生介紹,這個項目太陽能熱水系統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是成本高。小區入伙后曾試用了幾個月,平均計算月用水量僅10立方米,月用電約120度,熱水單價僅電費就為7元/立方米,且水溫不保證、冷水放水量大、浪費水等原因,導致業主反感。
其次是不穩定。由于小高層處于小區四周凹形高層建筑圍合的中間位置,太陽照射的時間較短,吸熱效率有限。
第三是使用率不高。大部分業主現在直接把太陽能熱水管截斷堵上,不再使用了。
“結果就是,這個總投資約為100萬元的太陽能熱水系統,現在實際處于停用狀態。這是非常浪費的。”林武生說。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行業發展處處長郝斌指出,很多房地產住宅項目上的太陽能系統,其電輔助系統的電費不是用戶生產熱水的過程中使用掉的,而是被耗掉的,大量的電能用于公共大水箱的水循環上。之所以出現這些情況,還是太陽能生產企業不了解用戶需求,它們在系統設計、施工安裝、維修服務等各個方面存在問題。
陳講運稱,太陽能行業中的確是有很多人“懂太陽能但不懂建筑”。他去考察太陽能企業時,發現有些企業居然連建筑模數都不懂,生產出來的產品很多都不符合建筑標準。當面對巨大的房地產工程市場時,就會出現各種問題,這是行業必須要反思的。
“現在是設計院、開發商、太陽能產品供應商層層脫節,我們去拜訪設計院的人,他們對太陽能光熱、光伏的評價都很負面,這讓我們很擔憂。而太陽能生產企業能不能很好地跟客戶溝通,找出客戶的痛點,如何讓設計院、開發商放心用,幫助他們解決存在的問題,是太陽能行業下一步發展的關鍵。”江蘇邁能高科技有限公司營銷總監王曉稱。
EMC模式促有效運營
林武生指出,單獨式的太陽能熱水業主和酒店賓館項目業主對自己的熱水系統負責,所以使用上相對較好。當下太陽能熱水大部分問題出現在集中式居住建筑太陽能熱水的使用上,80%以上由于熱水冷熱不均,前端浪費支管冷水,且物業管理復雜,產權不清晰,運行收益不佳,因此使用的效果不好。
在這方面,林武生給出了三條建議:第一是前期規定。在太陽能企業提交集中式太陽能熱水系統方案時,須配有相關建設運營企業,約定相關的熱水使用費用,使運行的企業可以賺錢,這才能實現長期的集中式太陽能熱水管理和運行,制定相關的管理辦法。“建議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來實現項目的長期運行。”
第二是完善系統。建設前要對太陽能熱水系統的管理體系進行評估,系統要清晰,熱水供水點和使用點的距離應該盡量短,系統的補熱以住戶自己補熱為主,以減少熱水循環費用。
山東力諾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工程技術總監馬保林稱,他們做工程市場比較早,已經積累一些做工程市場的經驗,并已開始嘗試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