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六個月,原油價格暴跌大約五成,目前每桶原油的價格只有50美元上下,創下自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全球石油供應過剩意味著,從這個冬季一直到2015年,油價將繼續在低位徘徊。
雖然不可否認,油價下跌拖累了部分更值得信賴的清潔能源投資公司的股票,但那并不意味著對清潔能源的需求會疲軟。事實上,隨著油價下跌,對節能技術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只會不減反增。

石油屬于能源范疇,但能源卻不僅僅是石油
油價和可再生能源需求之間過去的那些關聯性,在當今的全球市場正逐漸減弱。就像蘋果和橘子,我們使用石油和可再生能源制作出完全不同類型的果汁:石油主要運用于運輸燃料,而可再生能源則主要用來發電。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石油和可再生能源不能相互替代:當其中一種商品的價格下滑,對另一種商品的需求并不會減弱。
但如果油價下滑不會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造成影響,那么,當太陽能產業的增速超過以往任何時候時,可再生能源概念股為何會出現下跌?簡單地說,這就是個觀念問題。
有關油價體現整個能源行業價格的說法已經在人們心里根深蒂固。這種相關性已經變成一個會對金融和政治產生廣泛影響的感知挑戰。因石油降價導致所有能源降價的錯誤邏輯,會降低投資者、政策制定者和顧客支持節能、可再生能源的積極性。
應許一個更清潔、更可靠的能源前景
如果油價起伏并不意味著對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減少,那么它在事實上又意味著什么?聯合國最高氣候官員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 (Christiana Figueres)表示,這意味著投資石油等礦物燃料逐漸成為一項冒險策略。前不久在秘魯利馬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談判中,菲格雷斯宣稱,油價波動“正是我們必須轉向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燃料成本會低至零是完全可以預測的。”
此外,正如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在上個月的市場報告中所指出的,“可再生能源屬于科技范疇。而在科技領域,成本總是會不斷下降。而礦物燃料要經過加工提煉,而在加工提煉行業,成本(幾乎)總是不斷上漲。”
換言之,目前正是為一個穩定的能源前景建立基礎的大好時機,從而避免礦物燃料價格波動帶來的沖擊。好消息是,我們正朝著那個方向大步前進。從太陽能,到風能和能源儲存,我們正走到轉折點——有望進一步降低成本,并讓市場接受清潔能源技術。
另外,不斷在金融政策層面取得進展同樣重要。為此,創建融資機制、新資產類目和促成資本投入的上市/非上市解決方案正使得清潔能源投資變得比以往更加觸手可及且更安全。正是因為進入這一領域的大牌銀行、企業和多邊組織越來越多,僅在去年,對“綠色”債券的需求已經從大約110億美元猛增超過400億美元。
由于市場已經接受這一新資產類別,所以我們從證明綠色債券的好處轉向構建市場基礎設施和制定透明、信息披露和誠信等重要的標準,這一點至關重要。
同樣地,我們必須推進可以規范節能投資市場的政策和工具,是因為這類投資在當前的能源和成本節約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比如,法國電力集團的投資者信心項目(Investor Confidence Project,簡稱ICP)就把樓宇業主、項目開發商、金融機構和公用事業公司聚攏在一起,針對節能項目創建一個透明的交易市場。這樣一來,ICP不僅會為該行業實現證券化奠定基礎,還將促進項目交易,釋放節能的巨大潛力。
推進這些政策和其他的金融工具將有助于清潔能源經濟實現增長——而發展清潔能源經濟是糾正有關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與油價相關的錯誤觀念的最佳方式之一。最后,這些努力都將有助于美國去創造一個穩定的能源前景,不再受到能源補貼和礦物燃料價格波動影響——那正是我們想去閱讀的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