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建筑節能改造已取得階段性成果,而減排任務的關鍵點在于對建筑落后供暖方式的調整。可再生能源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對原有供暖方式的替代作用,因此,切實發展可再生能源利用將具有重要意義,如此,也將從源頭上控制霧霾性天氣的發生。事實上,一些能源利用技術已經能夠實現對非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在建筑節能減排方面,太陽能光熱利用便是效率較高的替代性可再生能源之一。以北京市為例,截至2013年底,既有居住建筑面積超過4億平方米,若能將囊括供暖、制冷、熱水和發電功能的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技術平臺應用在這些既有居住建筑中,便可大幅減少霧霾的產生,有效改善環境質量。
我國正處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環境生態建設綜合發展期,太陽能光熱領域正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僅就建筑供暖而言,太陽能光熱技術可以全面實現對傳統燃煤爐的替代。但現實是,太陽能光熱領域當前的市場活力、政策導向和群眾意識尚不夠清晰活躍。
對此,我認為,首先,我國太陽能熱利用領域已經具備市場化和產業化發展能力,相關政府部門應認真考慮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技術的價值和發展意義,加強立法建設;推廣實行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同步設計、施工、驗收等相關規定;建立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應用標準體系和工程管理體系;同時出臺相應推廣、扶持、補貼等政策。這有利于在建筑建造層面實現太陽能技術的落地,使該領域技術應用有規范可依,有條例可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