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對住宅的需求已從經濟和社會兩個層面向環境這個維度延伸,綠色建筑進入人們的視野。近日,在第十四屆中國國際住宅博覽會上,“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綠色建筑與智慧能源、人居城市與低碳生活”成為重要議題。
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是趨勢
建筑承載著城市文明和科技進步,本屆住博會以“以明日之家為引領,促進創新轉型發展”為主題,400余家企業圍繞“明日之家”搭建示范展區,推介發展戰略。
人們對綠色城市充滿渴望,但現實與愿景仍有差距,有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建筑能耗占社會總能耗的41%,在即有的近500億平方米建筑中,高耗能建筑占了絕大比重,與交通、工業能耗并行為社會三大主要能耗。
綠色建筑產業化無疑是創建節能社會的重要途徑。然而,在鋼材、水泥、木材、玻璃、五金等40多個與綠色建筑相關的行業中,“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備受關注,住博會上,住房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總工程師高立新表示:“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是綠色低碳建筑的發展趨勢,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技術與應用創新正在提速。”
記者注意到,圍繞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商機,太陽能企業四季沐歌“太陽能+”綠色建筑技術創新行動啟動,據介紹,戰略由“太陽能+建筑設計、太陽能+多能互補、太陽能+大數據”三個部分組成,四季沐歌工程公司總經理張晟耀表示:“光熱在建筑領域的應用已經探索了十余年時間,未來的主要方向是太陽能建筑一體化設計、智能控制以及圍繞消費需求升級的太陽能建筑科技創新。”
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是系統工程
經濟高速發展與社會低碳運行一直是兩難的選擇,住博會上“太陽能建筑一體化”之所以成為關注焦點,是因為熱水、熱采暖、制冷一直位居建筑能耗之首,上述41%的社會能耗占比數據表明近年來我國建筑能耗在不斷上升。
盡管太陽能光熱作為可再生清潔能源,按目前保有量計算每年可節約4000萬標準煤。但是,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推動起來并沒有預想的順利。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國共有3000余個項目獲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總面積只有3.5億平方米。“節能建筑一方面提高了建筑開發成本,另一方面是國家政策鼓勵扶持的力度不夠。”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國家太陽能熱水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副主任何濤作上述表示。
何濤是零碳建筑的倡導者,他強調,零碳不是不消耗、不排放,而是通過與清潔能源的結合讓建筑成為能源制造的載體,“一出一進”實現“零能耗、零排放”的零碳建筑。他認為,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建筑師、環境工程師、能源專家、管理者、使用者的共同參與和營建。
據了解,GDM是國際知名的全球化設計公司,在城市規劃、建筑設計等領域倡導綠色、節能、高舒適度的建筑科學。GDM中國合伙人柯謹表示:“建筑成本和安全性是開發商考量的要素,太陽能建筑的深度結合不僅可以把建筑安裝成本降下來,太陽能建筑的安全性也毋庸置疑,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將進入一個高度融合的時代。”
讓太陽能變得更加智慧聰明
在“互聯網+”的風口面前,“太陽能+”究竟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